2012年1月12日星期四

2012全球選舉年所面臨的經濟挑戰

杜大偉

【明報專訊】在步進經濟衰退第5個年頭時,問題關鍵在於政治領導們最終會否展開漫長而痛苦的任務,為企業重建提供所需的架構。他們會這樣做嗎?看來可能性不大。部分原因是2012年世界各地都會上演一輪又一輪的選舉戰,政客們為了權力,將答應所有能令他們勝選的要求,而非承諾那些會對國家或其經濟甚至是全球經濟最有利的事。對香港而言,這更不可能是好事。

我不單單指美國共和黨排外的荒謬,或是香港出奇地激烈的行政長官選舉,更非是北京,或台北明日的選舉。僅在亞洲就有15個重要選舉在2012年上演,包括印度、韓國、哈薩克、蒙古,以及小國帕勞(Palau)和巴布亞新畿內亞等。在美洲地區亦有7個選舉,包括美國、墨西哥和委內瑞拉,而在歐洲的13個選舉,就包括法國、俄羅斯和希臘。

最不方便作政治決策的時候

一年中有51個選舉是使人目眩的。差不多每一星期就有多於一個選舉,這亦代表在世界大部分地區都是最不方便作政治決策的時候。

當然,美國的政治鬥爭將是未來幾個月的頭條新聞,將慣性地拖延解決全球經濟不斷惡化的挑戰。事實上,直到共和黨選出候選人前,奧巴馬和他的民主黨支持者都不會正式參與戰鬥,這使選戰有點不真實。有關稅務或削減開支的爭論,使政客們可在真正亟待解決的問題旁遊走。芸芸政客中最不會解決大型銀行和金融部門瀆職行為,或把重點放在經濟結構重整和調節上的,就是爭取代表共和黨競選總統的億萬富豪候選人。過去20年全球人口中出現了1%超級富豪的問題,是共和黨人不會承認的,更遑論處理。

在未來幾個月各地選舉辯論中,全球資本主義的合法性可能是最重要的問題,甚至可能是未來10年最重要的問題。這是北京籌備選舉工作的一個重要的潛台詞,即使在香港,幾乎所有實質的政治提案都被擱置,直到新行政長官被選定為止。

《金融時報》評論員本周早些時候指出:「衰退、不穩定和恐慌的經濟狀是需要國際合作的問題,但這些狀亦使選民憤怒和不那麼慷慨……我們可以從全球政治中看到政治選舉所提供的娛樂性,但這將不會解決全球所面對的問題。」

不是好預兆

對香港以及亞洲貿易經濟體,這不是一個好預兆。當經濟衰退加劇(尤其是在歐洲),意味人民因失業、減薪、加稅和削減公共服務感受到切身的痛苦,很容易壯大了那些一向仇外和反貿易的極右政團聲勢。停滯不前的世貿多哈輪談判缺乏應有氣勢,使這些國家受到國內保護主義抬頭和壯大的威脅。

香港也不例外,也要面對反對的聲音——在匯豐銀行大廈地下紮營抗議是例子之一。無論在香港或是在曼克頓的祖科蒂公園和倫敦聖保羅大教堂門外的抗議者,他們的不滿大多是因為感到不公平,而不是嚴重貧窮,但這信息卻被政客以及商界領袖所忽略,這是很危險的。

在未來幾個月,選舉活動和氣氛將愈來愈熾熱,選舉可能會拖延有效補救措施,但總不能長久地漠視資本主義制度所引發的一些重要挑戰,哪怕資本主義制度在過去半個世紀使全球及香港人變得富裕。

作者杜大偉(David Dodwell)是公共政策研究公司Strategic Access總裁。他曾任《金融時報》駐港特派員,是《The Hong Kong Advantage》作者之一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