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鄧小平在1992年1月18日始,乘火車離開北京,一路南下,先武昌,再深圳,繼而是珠海和上海,一路召見地方領導人,發表要求停止姓「社」姓「資」討論,加大開放,加快改革的言論,由之促成了中國新一波改革開放浪潮,稍後中共黨代會的權力重組也有重要影響。
鄧小平當年的「南方談話」,後來有官方整理版本的長篇文件,其精髓和影響可總結為兩大方面,一方面是在用人方面,即;鄧小平說的所謂正確的組織路線,他主要提兩個觀點,一是要大膽起用年輕人,一是要用堅持改革開放有政績的人,這兩個觀點,在當年的中共十四大上,即行體現,前者如用了胡錦濤,後者如選了朱鎔基。兩人進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其後的20年中各有建樹。
另一方面,鄧小平對改革、開放和發展,提出九個字,即「允許看,大膽試,不爭論」。這九個字的意思,有人解釋為,允許看是對;反對和質疑者要寬容以待,大膽試是對改革者要鼓勵和支持,不爭論是去意識形態化。正是因為有這九個字,當年形成了新一波開放浪潮,推動了新一輪改革,最後迎來了前面10年的市場經濟的建設,再往後10年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大開放。
鄧小平南巡,已被視為中國改革開放中上一個重要的分水嶺,然而歷史的迴旋,令20年後的今天,與鄧小平當年南巡之時,居然有幾分關鍵的相似。
首先一個相似點,是中共十八大將在今秋召開,中共領導層面臨大面積的換血。鄧小平當年南巡,其中一個重要來因,是圖以影響中共十四大的權力重組,在這方面,毛澤東早年已經留下榜樣。而鄧小平南巡之後,對外而言形成了新的選人用人氛圍,對內而言他本人獲取了領導層人選的拍板權。
20年後的今天,中共領導層早已沒有路線鬥爭,其至連意識形態之爭都沒有,這令權力重組,看似風平浪靜。而因應不同的利益需求,水面下暗潮湧動,令權力重組又充滿變數。而與20年前相似的一個話題,是在中國政治機體有大面積腐爛之際,這時需要用什麼樣的人,如何才能順應黨心民意,又怎樣才能把有政績、敢改革、勇承擔的人,推到關鍵的領導地位。
再一個相似點,就是改革開放也到了難以為繼之時。20年前,一方面因六四事件,中國處於被制裁的國際困境,中共處於黨內左風熾烈之時。鄧小平明白這樣下去,中國只能再度沉淪,才有這麼一番南巡,才有那麼明白無誤的煽風點火。
而今天,普遍的共識,是中共黨內黨外已經形成利益集團,這些利益集團在多個方面,正令中國的發展阻滯、令中國的改革擱淺。清華大學社會學學者孫立平說得相當形象,說現在的當局是「石頭摸上了癮,連河也不想過了」。意思是當年鄧小平提「摸著石頭過河」,是改革之路,而現在的領導層以摸石頭為由,根本不想過河,也就是不想改革。
亂摸石頭,不想過河,是因為利益集團太過強勢,且已滲入執政黨和政府的決策、執行各環節。何為利益集團,以北京政治學者汪玉凱的定義,就是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利用權力和壟斷取得巨額利益,並由此形成相對穩定的一種群體聚集效應。利益集團有足夠的權力資源、有足夠的壟斷能力、有影響政府政策制度的滲透力甚至決斷力、通過利益形成邊界獲取集團利益。
歷史有輪迴,也有變遷。今天的中國,沒有鄧小平,也沒有再一次南巡,今天中國的政治發展,已不能靠政治強人來主掌,但開始出現公民社會的推動力;今天中國的改革,受到利益集團強力阻礙,但同時也令改革的迫切性增加,促使執政黨中的清流現身自救。停滯倒退還是輕裝上陣,現在再到關鍵時刻。
Read more:世界新聞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