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江今葉紐約17日專電)紐約時報今天刊文探討台灣大選影響,開宗明義就表示,台灣大選的另一個贏家,是大陸內部蔓延的那股微弱但卻非常清楚的民主呼聲。
這篇發自北京的報導,是出自大選時到台灣觀選的資深記者約柯伯(Andrew Jacobs)之手。文章指出,受惠於中國政府並未進行網路監測,大陸數百萬網民得以透過網路即時掌握台灣大選過程。
當14日大選結果公布時,擁有2億5000萬網民的微博上,快速傳遞開票結果,大陸網友也看到了投票是如何平順的進行、選輸的蔡英文是如何優雅的接受敗選、連任的馬英九又是如何在傾盆大雨中淋雨發表勝選感言,這些都讓大陸網友讚嘆。
北京人民大學教授張鳴表示,「這是這個週末微博上的網友的討論焦點」,這些網友以幽默笑看自己官派的領導人,羨慕台灣擁有的自由,也對台灣同胞進行一場無暴力的和平選舉感到深切驕傲。
報導指出,對中國政府來說,是不可能允許媒體鋪天蓋地報導台灣選舉的,但要全面限制網路媒體報導卻又可能引發網友憤怒。這樣矛盾的結果則是:微博與網路相對自由的評論,官方媒體提供額外的、多面向的報導。
以新華社來說,就避免使用像是「民主」與「總統」這類字彙,並將台灣大選定調為地方選舉,以與中央堅稱「台灣是中國分裂的一個省」的中心概念相符。
在這樣的原則下,新華社將馬英九的勝選解讀為北京新發現的「兩岸和解」,從而緩解兩岸緊張關係,透過貿易與旅遊,讓台灣經濟得以擴張。按照新華社的說法就是,「台灣人民用選票表達他們對尋求和平、穩定與發展的渴望」。
面對政治敏感新聞議題時,大陸多數媒體一向嚴格遵循新華社定調的報導立場,這次儘管多數媒體仍依循這樣的規則,但不少媒體卻將淋濕的馬英九站在大雨中宣布勝選的照片,大大的刊登在頭版,一名不願具名的大型媒體編輯私下就表示,「沒人說我們不能把選舉放在頭版,所以我們就這麼幹」。
報導指出,從能夠上網收看台灣的總統候選人辯論,到看到候選人在公開場合如何與選民微笑握手,過去幾個星期,台灣選舉已經在大陸網友心裡留下深遠的影響。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一月
(1649)
-
▼
1月 17
(58)
- 國家分裂與民族問題關係更大
- 民進黨一定要深刻檢討對中國的心態
- 彭宇案 李源潮甩不掉的包袱
- 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開拓全球的經貿文化空間
- 廣東千人到市政府前抗貪官賤賣農地
- 台灣藍綠 香港黑白 台灣不要做第二個香港
- 兩岸不可迴避的政治議題
- 選舉不相信眼淚,相信智慧
- 大選後對民進黨成敗的評價與建議
- 誰是台灣大選真正贏家?
- 大陸利率市場化沒有拖延藉口
- 美國朝柳暗花明 中國何以自處
- 余杰计划出书爆料 题材较敏感
- 加国强制遣返第一人 曾汉林案引加政府关注
- 解放军出现了全军对胡锦涛大不敬的问题
- 中共十八大常委竞争者不得拿出答案
- 明镜网 热点 排行榜(2012年1月17日)
- 大陸蔓延微弱卻非常清楚的民主呼聲
- 阿拉伯之春挑战周边及西方各国
- 中国城镇人口首超农村 社会冲突将加剧?
- 艾未未涉嫌“围攻摄像头”被警方传唤
- 和台灣比起來,香港更「厲害」
- 北京反駁駱家輝對中國人權的批評
- 一位本土律師眼中的台灣司法變遷
- 軍委決定:全軍集中力量完成“三支、兩軍”任務
- 数据预示中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
- 赵紫阳逝世七周年祭:他留下珍贵遗产
- 中国官媒的西方记者
- 宋志标:韩寒被批造假背后的“民主乱象”
- 余杰:“中国模式”颠覆“历史的终结”?
- 上海有個“聊天角”
- 赫魯曉夫被陰謀整下了台:“老了,不想反擊了”
- 吳法憲回憶毛何時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 袁偉時:辛亥革命失敗主因是沒牢固樹立法治觀念
- 被妖魔化最嚴重的戴笠和軍統
- 吳法憲回憶九一三:真有人調了三叉戟去山海關
- 赫魯曉夫拋棄了斯大林窮兵黷武的政策
- 面对制裁伊朗的国际压力,中国担心原油得不到保证
- 胡平:自由主义与中国传统
- 马英九延续不统不独不武,提未来两岸政策三原则
- 广东省委常委、統戰部長周镇宏涉严重违纪被调查
- 孔捷生:《天與地》和《金陵十三釵》
- 熊光清:为什么中国的问题如此之多?
- 铁道部的傻儿子让上亿网民追尾
- 何仁勇:如果大选选出了孔庆东
- 草威:《十三钗》在宣扬一种恶劣的逻辑
- 六人团伙冒充中央部委公开卖官
- 新概念作文主办方否认韩寒拼爹说法
- 山西离岗干部领导黑社会组织,68名公职人员涉案
- 2012年1月16日《歷史日報》
- 范世平:民進黨可能出現激烈的路線之爭
- 明镜网 热点 >> 排行榜
- 2012年1月16日《明鏡郵報》
- 金正男:金正日曾反對權力世襲
- 温家宝中东之行表明中国的政策变化
- 台湾:“不可避免的”政治会谈有了两岸舞台
- 传中国军队向藏族人开枪
- 国际观选团:台选战过程仍有不公正现象
-
▼
1月 17
(58)
-
▼
一月
(1649)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明鏡記者柯宇倩/“華視報紙王,給你現賺45,大家早。”週一至週五的早晨打開電視,你都能聽到一個親切又專業的男性嗓音,用國、台語為觀眾導讀各大報的重點新聞;他是主播楊舜欽,31歲就坐上採訪中心副主任的位置,雖然年輕,但他可能比年長的記者都要資深,而耀眼的成就背後,是對新聞的熱情與努...
-
在網路上流傳的車震死者照片中,可見兩人下半身赤裸。翻攝網路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中國驚傳解放軍高官與小學女老師在車震過程中,疑似因一氧化碳中毒,兩人呈現性交姿勢「裸死」車內。據悉,兩名死者皆各有婚姻關係。此訊息第一時間就遭當局嚴格封鎖,中國最大搜索引擎「百度」更限制兩名死者...
-
因为六四后的报告文学《中国底层访谈录》获得欧洲最重要的波兰卡普钦斯基报道文学奖的廖亦武先生强调,一个作家,为中国底层的每一个人的人权和自由发出呼吁和支持,是他最根本的责任。以下是RFA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 以二零零七年去世的波兰文学家卡普钦斯基命名的波兰报道...
-
《新史記》記者柯宇倩/ 2012 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 23 周年,就在紀念日前 2 個多月,媒體披露溫家寶多次在中共高層會議中,試探性提出重新評價天安門廣場學生運動的消息。中國學者、異議人士陳子明在接受《新史記》專訪時表示,此消息是有意放出的風聲,想觀察外界對此作法的評價。陳子...
-
VOA记者: 张蓉湘、张松林 图片来源: 来自视频截图 国务院发言人纽兰 美国国务院星期一宣布,第四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下个月初将在北京举行。另外,国务院还说,薄熙来的儿子薄瓜瓜在哈佛大学的情况良好,而国务院不评论学生签证个案。 *下轮美中战略与经济...
-
(中央社台北2日電)俄羅斯「軍工信使」週刊報導,中共未來將興建比「遼寧」艦更大的航空母艦,並推測初期數量很可能是6艘,北海、東海與南海艦隊各分配2艘;但這個目標在2035年前達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軍工信使」還談到共軍攻占台灣企圖與發展航艦的關係說,台灣與中國大陸地理接近,不...
-
《明鏡月刊》彭陽人 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紀委常務副書記何勇目前是中紀委真正負責具體工作的。今年已經72歲高齡的何勇擁有20多年的紀檢監察工作經驗,資歷高,根脈深,是極少數超齡服務的人。“他這一位子,有三個熱門接班人,一個是中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長馬馼,一個是山西省委書記袁純...
-
前89民运学生领袖、信奉基督教的柴玲,“六四”23周年前夕发表公开信,宣告原谅了当年“六四”镇压学生和北京市民的军人和领导。经历过“六四”的前北京学生方政表示,杀人者没有忏悔、没有向受害者道歉,不能没有前提无原则的说原谅。但他希望大家不必过多责难柴玲。 ...
-
內容提要: 拒絕文明一百年 中國人拒絕文明的決心之堅定,令後人錯愕難解:為什麽一條造福於中國、更直接造福於雲南人的國際鐵路的建成,竟然會讓全省人民如喪考妣?這種反常心態如何形成?為何至今還歷久彌堅?中國人雖世世代代為受迫害妄想所苦,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異族...
-
苏晓康表示,谷开来一案是黑箱作业,因此作为一个政治分析家,必须要分辨已经所知的事实,与外界所猜测的区别。 REUTERS/Stringer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在《纽约书评》撰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