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出离愤怒了。他说出近乎诅咒的誓言,回击两种对他的指控:一是文章靠人代笔,二是隐匿有策划团队。这两项“指控”旨在否定韩寒的一切,通过“取消”韩寒来结束这场由他掀动的大辩论。韩寒竭力保持风度,此番激烈的回应可视为转折点,预示着“韩三篇”风波的终结。所谓民主、自由和革命,经过混淆的各说各话,满地狼藉。
跌进话语潜流
在谈论韩寒说了什么时,应该看看在此之前,大陆思想界针对民情国运所形成的思考脉络,进而看看知识分子由此及彼的行动态势。韩寒进入的不是空白地带,而是思虑杂芜的公议场域。人们并不是因为韩寒才开始谈论民主、自由和革命,这个言论生态早已存在。当他由浅入深闯进这个领域,用政治语言更新杂文笔法时,引起了不安与躁动。
借助辛亥百年的机遇,改良还是革命,重新被拉入中国实境,关于它们的阐释和争辩,被谈论者用来描画未来。当然,两种话语体系之争,也被用来当作上层设计的指导思想,被复杂地利用着。与话语相对应的,则是所谓知识分子的命运与现实沉浮。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面向,但由此形成的阵营却是互不服气的,带动了大众舆论的分化。
改良和革命的分野体现在对体制的态度,态度则隐含着对体制的看法。改良认为体制可用可期待,延续的是30多年前的改革话语,却也糅合了当今的一些问题意识。在政治只能靠索引的局面下,持有改良话语的容易被理解为盲目妥协派,是在延缓问题的解决。换言之,是在维持它所抨击的那些东西。从而也被认定是辅佐的一剂麻药。
在改良话语的对面,包括李泽厚等在内,都以此作为顶层设计的起点,在话语上保持对革命语态的贬低和抑制。革命被他们当作是不合时宜的,更是危险的选择。沿着这个解释的框架,民间维权被他们策略性地当作是改良的压力,而非革命的火种。问题是,这种扭曲不能说服所有人。特别是在新世代走上社运前台后,更加反感此种说辞。
对应于这些话语策略上的明争暗斗,是知识分子的不同遭遇,这里就不具体点名了。实际上,哪怕是持有改良-改革话语的人,也受到不同形式的排挤。从2008年以来,这种情形变的普遍起来。这种排挤和压制并不区分改良或者革命,一律予以遏制。相较于革命话语的悲愤,改良话语的持有者亦转入低潮。谈论民主,只是意兴阑珊罢了。
韩寒就是在这个时候闯将进来。但韩寒基于生活经验,对上述两种话语进行了无区别对待。在这种意义上,他所划出的“民主”界限倒是很接近“一种生活的方式”。然而,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恰恰是不可调和的,它们按照与权势、财富的远近划分谱系,拒绝被韩寒式民主所“代表”。韩寒在两种话语体系中两不搭界,失去立场依托。
韩寒最为人诟病的是被总结出的“民主素质论”。在改良或革命话语中,民众素质向来被避免谈论。对于前者,有言:宁愿摸石头也不远过桥;对于后者而言,不是民众而是官员的素质构成障碍。韩寒点出了两种话语各自的虚伪,或者说敷衍之处。韩寒并非引爆了新话题,他不招待见,恐怕还是因为说出了两种话语含糊的交叉地带。
民众究竟是什么人
有必要说明的是,在改良或革命之外,也有人提及第三条道路。那就是摈弃改良话语的迷惑性,放弃在革命与否上的无谓争论,专注于公民维权行动,致力于社会运动的新模式,包括新的运动主体,新的动员方式,以及新的运动地域,从而甩开改良话语的牵制,走出其设置的话语及行动窠臼。民众在这种道路上获得了未来的自主权。
韩寒的主张与上述三种路数都有所交集,也都有所不同。究竟是韩寒更现实,令言行更广泛?还是他不按套路出牌,令眼界狭窄?关键在于,韩寒的身份被引作大众文化的代言人,他的引导与示范,让追随者为之困惑。相当于一路紧随其后的人群,在韩寒就地刹车后,队形一时涣散了。这就是《环球时报》误解的所谓“回摆说”。
虽然韩寒不是第一个论及民主、自由和革命的文化明星,但是以他自身的体验为例,指示了大众那复杂的构成与趣味。这时,根据对韩寒的争取,改良或革命的话语之争变换为左、右之争。从2009年就被当作自由主义同路人的韩寒,一度被理解为向幼稚的自由主义告别,加入左的行列。有一种失望或幻灭感诞生于非此即彼的立场惯性中。
在质量低劣的公共讨论中,在一种充斥着翻译得来的解释架构中,韩寒的直觉自有他的优势,但是不能为所谓的学术讨论所容纳,更别说被理解。因此,这场“韩三篇”之争有多少是意气之争?有多少是保守的话语权之争?又有多少是真正的变局之磋商?众声喧哗掩盖了许多真问题,比如暧昧的中产阶级等是否真的能进入预设的话语设计中?
韩寒看待大众的方式,是否一定就是精英思维?这个还可以商榷,不能一棍子打死。至少他提出注意这样的问题:变革者更多的是考虑怎么与体制打交道,如何对体制取态,同时,还需要处理与大众的关系。改良和革命的话语体系,所倡导者或多或少都无法处理庞大的体制存量。可人们有无想过,那又该如何处理活生生的生民百姓?
民主是政治正确的词汇和倡议,即使在强烈的意识形态中也被承认其合法性,问题只是谁的民主?如何表述?以乌坎为例,林祖恋获任命党总支书记前是民主?还是委任后是民主?如此这般,韩寒问的直接,有人批其不学无术,可你不能通过取消问题来解决问题。同理,用民粹与否来界定就能让格局清晰起来吗?民粹理论够用吗?
韩寒要自由,同时也不避讳尊重秩序。这种作态被当成软弱和糊涂来批判。可事实上,有大量知识分子遭到高压或警告后,收敛了言行的尺度与范围。后者反倒在批评韩寒时占据道德优势,呈现出双重标准的道德标准。如果韩寒不再象征领袖而是普罗大众,除了列宁主义或威权主义,那些自以为参与顶层设计的人想好其他选项了吗?
韩寒替谁说话
韩寒成了我们的问题,而不是答案。多数参与议论的人,都是在重复自身的问题,在问题上打圈圈,而不是深化问题意识。对韩寒的愤怒或情绪起伏,暗示了他们渴望答案而又缺乏答案。这又把中国的问题推进到某个词锋可及的边界,似乎除了任由错综复杂的因素交错合力,推演出一个转型的结果,无法预设什么,而这并非不可知论。
如果用“韩三篇”来指代政论,政论何用?只能说现有的政治见解令人失望,这是整个知识阶层的失败,代表着思想界在延续一个甲子的羸弱。而由韩寒的三篇文章,一变而为阴谋论的征伐,议论的境界跌份,恐怕这才是知识分子政论的真实水准。在这点上,知识分子已死,行动者成了他们争相比附的追求。斥责庸众时,你们到底在说谁?
如果用“韩三篇”来指代选择,家国何为?由于缺少政治态度的民调数据,改良论者以假象的体制内外作为参照,以此倡议的策略有多少社会基础?即使韩寒在提议专制下的有尊严生活,可否就能被改良话语引为佐证?同理,对现行秩序的有限度认可,是否能支撑起胡锡进们的雀跃?对韩寒象征意义的争夺恐怕又忽略了问题本身。
如果用“韩三篇”来指代启蒙,启蒙何求?至少韩寒所指,启蒙不是精英式的强行灌输,不是告诉民众要做什么,而是告诉民众还可以做什么;不是揭批他们的劣根性,而是与他们交换对选择的看法。这本来是很好的由头,以此类推,延展改良、革命或社运道路的讨论深度,可惜被各种优越感所打断。一语成谶:热闹的韩寒,寂寞的韩寒。
既然体制可以是每个人,那么,庸众为什么不可以是你自己?有的偶像直落黄昏,有的偶像也可以成长,至少韩寒说他会“有条件”去静坐。如果轮到这一天的发生,想必韩寒坐言起行又会达致新的地步。公民韩寒或公敌韩寒,还只是乌托邦中一分子,忍受尊崇或奚落,却远不如一个行动者韩寒更有说服力。最后,以一问博一笑:假如韩寒不过是想扮演“群众”,那些人还认得出来吗?难道还有恁多人心心念念不成?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一月
(1649)
-
▼
1月 17
(58)
- 國家分裂與民族問題關係更大
- 民進黨一定要深刻檢討對中國的心態
- 彭宇案 李源潮甩不掉的包袱
- 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開拓全球的經貿文化空間
- 廣東千人到市政府前抗貪官賤賣農地
- 台灣藍綠 香港黑白 台灣不要做第二個香港
- 兩岸不可迴避的政治議題
- 選舉不相信眼淚,相信智慧
- 大選後對民進黨成敗的評價與建議
- 誰是台灣大選真正贏家?
- 大陸利率市場化沒有拖延藉口
- 美國朝柳暗花明 中國何以自處
- 余杰计划出书爆料 题材较敏感
- 加国强制遣返第一人 曾汉林案引加政府关注
- 解放军出现了全军对胡锦涛大不敬的问题
- 中共十八大常委竞争者不得拿出答案
- 明镜网 热点 排行榜(2012年1月17日)
- 大陸蔓延微弱卻非常清楚的民主呼聲
- 阿拉伯之春挑战周边及西方各国
- 中国城镇人口首超农村 社会冲突将加剧?
- 艾未未涉嫌“围攻摄像头”被警方传唤
- 和台灣比起來,香港更「厲害」
- 北京反駁駱家輝對中國人權的批評
- 一位本土律師眼中的台灣司法變遷
- 軍委決定:全軍集中力量完成“三支、兩軍”任務
- 数据预示中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
- 赵紫阳逝世七周年祭:他留下珍贵遗产
- 中国官媒的西方记者
- 宋志标:韩寒被批造假背后的“民主乱象”
- 余杰:“中国模式”颠覆“历史的终结”?
- 上海有個“聊天角”
- 赫魯曉夫被陰謀整下了台:“老了,不想反擊了”
- 吳法憲回憶毛何時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 袁偉時:辛亥革命失敗主因是沒牢固樹立法治觀念
- 被妖魔化最嚴重的戴笠和軍統
- 吳法憲回憶九一三:真有人調了三叉戟去山海關
- 赫魯曉夫拋棄了斯大林窮兵黷武的政策
- 面对制裁伊朗的国际压力,中国担心原油得不到保证
- 胡平:自由主义与中国传统
- 马英九延续不统不独不武,提未来两岸政策三原则
- 广东省委常委、統戰部長周镇宏涉严重违纪被调查
- 孔捷生:《天與地》和《金陵十三釵》
- 熊光清:为什么中国的问题如此之多?
- 铁道部的傻儿子让上亿网民追尾
- 何仁勇:如果大选选出了孔庆东
- 草威:《十三钗》在宣扬一种恶劣的逻辑
- 六人团伙冒充中央部委公开卖官
- 新概念作文主办方否认韩寒拼爹说法
- 山西离岗干部领导黑社会组织,68名公职人员涉案
- 2012年1月16日《歷史日報》
- 范世平:民進黨可能出現激烈的路線之爭
- 明镜网 热点 >> 排行榜
- 2012年1月16日《明鏡郵報》
- 金正男:金正日曾反對權力世襲
- 温家宝中东之行表明中国的政策变化
- 台湾:“不可避免的”政治会谈有了两岸舞台
- 传中国军队向藏族人开枪
- 国际观选团:台选战过程仍有不公正现象
-
▼
1月 17
(58)
-
▼
一月
(1649)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要聞組綜合30日電 法新社發自北京的報導稱,中國30日禁止網上搜索「習近平」,前一天彭博新聞社報導有關習近平家人財富的新聞,導致彭博新聞社網站被中國封鎖。 彭博社使用公開資料,報導習近平親屬的投資細目,總額據稱高達3.76億美元。 彭博社的報導沒有追蹤習近平本人、妻子彭麗媛及女兒...
-
德國之聲報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即將卸下中共中央總書記職位。目前看來,胡錦濤似乎已屈服於保守派的勢力,作出關鍵決定對薄熙來事件「降低調查規模」。這意味著只有薄熙來和他的妻子會受到調查。 薄妻谷開來被控謀殺英國商人海伍德,極有可能難逃多年的牢獄之災。然而,直至目前為止薄熙來只被控違...
-
...
-
新华社 北京4月10日电 鉴于 薄熙来 同志涉嫌严重违纪,中央决定,依据《 中国 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停止其担任的中央 政治 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 中共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 调查 。 公安机关对尼尔·伍德死亡案依法进行复...
-
《大事件》記者范方華/在國際影壇享有知名度的中國女星章子怡,遭媒體爆料捲入薄熙來及其他富商、高官的性交易案,章子怡大動作發出訴狀,就為了洗清自己的名聲,但爆料媒體博訊則相信自己報導的真實度。美國律師對《大事件》透露,這場官司最後可能不了了之。 第...
-
美國之音 艾德 北京 — 中国官方媒体宣布,昔日最闪耀的政治明星之一薄熙来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将面临刑事指控。有中国学者分析说,官方披露了薄熙来罪行的这么多细节,说明最高层已决心不要让他对新领导构成威胁,准备将其重判。 *官方报道预示当局要下重手* ...
-
明鏡記者柯宇倩/重慶模式所代表的,是增加中央集權,廣東模式所呈現的,則是減少政府權力。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杰納蘇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Geneseo)金融與經濟教授谷雁翔認為,增加集權或減少政府權力的辯論,不會因為薄熙來的下台而消失,...
-
“我们准备在2009年.推出10部抗战系列的专著”,光亭很高兴地描述他2009年的工作重心。光亭是“战史沙龙社区”的主要创办人和分坛版主,“知兵堂”的缔造者只要不是刚入道很少有人不知道“知兵堂”,用大名鼎鼎来形容它并不过分。 “知兵堂”不是“讲武堂”这样的军事院校,只是一...
-
明镜新闻网特约记者 消息人士告诉明镜新闻网,已被拘捕、正接受审查的谷开来,指控周永康策划了取代习近平的政治计划,对抗中央政治局九名常委中的其他成员。 她把周永康称作“政治局常委中的坏蛋”。 谷开来提出用交代关于周永康和他的密谋作为交换,恳求当局不要判自己死刑。
-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摩爾 中國軍隊“八一”建軍節這天,中共中央軍委屬下《解放軍報》第3版發表記者毛俊撰寫的“永遠的軍魂永久的忠誠——黨的十六大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述評”一文。文章在強調“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軍魂永不改變!人民軍隊忠誠於黨的信念永不改變”的同時,更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