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2012年5月3日星期四
张广昭:中国的“精粹”与不满
3月,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达龙·阿塞莫格鲁和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詹姆斯·罗宾逊在他们合著的新书《国家为何失败》(Why Nations Fail)中认为,现代层面的经济繁荣有赖于两个政治基础。一是权力必须集中——没有集中的权力,就失去了繁荣的秩序基础;二是权力体系必须是包容性的——缺乏包容性体系(inclusive institutions)的秩序虽然可能使经济摆脱贫困,但要崛起为现代化的繁荣则是不可能的。他们的解释是,如果权力体系允许精英们为自身利益服务,一种叫“精粹体系”(extractive institutions)的结构就会诞生——精英们的利益与大多数人的利益相冲突并取得优势。
基于上面的观点,两位世界顶级学者认为,中国的崛起并不是在播撒繁荣,它只不过提供了又一个社会冲进死胡同的例子。
不过,近几十年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中国冲进死胡同”的说法势必存在争论。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在日益显现出“精粹国家”的一些特征,也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是经济层面,中国经济体系的包容性严重不足。从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到这个问题:十几年前的大学生就业选择偏向于外企、私企等非公有经济,如今大学生趋之若鹜的对象是国企,尤其是央企。原因在于中国国企尤其是大国企的垄断地位,它们在市场中占据土地、资源、金融等绝对优势地位。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是国有企业或由国家控股(西方称为“国家资本主义”)。
更不好的影响是,中国正在形成封闭性和排他性日益强烈的利益集团。对中国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来讲,进入央企会是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是,多数人被排斥在外,且选择与能力、知识无关。比如中石油公司,除了勘探等技术性岗位,其他非技术性岗位大多由内部利益集团分配——能进去的人“非富即贵”。而解决了大部分就业的私营经济,不但没有这些优势资源,而且在金融、政策等方面处于事实上的“被歧视”地位(2008年金融危机后表现尤为明显)。造成的后果不仅是经济的——遏制了创新和活力,也是政治的——削弱政府执政的合法性。
笔者就读于北京的人民大学,在和身边同学的交流中,就能深切感觉到他们对这一现象的强烈不满和焦虑。笔者的大部分同学是普通人家的子女(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在他们的认知中,通过勤奋和才智考入到人民大学这样的名牌高校,会意味着有一个好的前景。但从毕业届师兄师姐那里传来的讯息是,除非自己特别优秀,否则就早点托“关系”、找“门路”。言外之意,如果家里既无权又无钱,好的单位基本与你无缘了。也许有人会指责这些同学:“为什么一定要去机关、国企,难道不能去当村官、做社工吗?平凡的岗位也可以有大作为!”他们的回答是:“可以。但为什么那些体面的、待遇好的工作就把我们排斥在外?如果是能力或学历问题,缺乏竞争力我们没有怨言,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不公平!”在美国,进入“常青藤大学”基本上就预示着将有一份体面的、有尊严的工作。然而在中国,即使是从最顶级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都不能保证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尤其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身上承载着一家人的期望(很大一部分家庭为了供子女读书而负债累累,甚至父母生病都拖着不看),可充斥于社会的等级、特权使他们对国家有种失望感。需要指出的是,当大学生心中的愤懑感和失望感高涨时,对政府的信任也在他们心中逐渐崩溃。
这种情况下,现在的大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愈来愈重的功利化、焦虑化倾向,就不难理解。
欣慰的是,有迹象显示,中国政府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中国总理温家宝日前就表示,必须打破银行业的垄断局面,并称中国政府已在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
其次是政治层面,这也是中国政治体系最饱受诟病的地方——缺乏包容性的政治制度。阿塞莫格鲁和罗宾逊两位学者认为,包容性经济体系不会支持精粹政治体系,也不会被精粹政治体系所支持;但是在包容性政治体系下,政治、经济精英就不能够轻易利用它建立一个精粹经济体系。
坦白来讲,中国政治体系的包容性很不足。不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群众,都没有有效的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在中国,表达声音的大小与经济实力密切相关。经济最强者往往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影响政府的决策,而普通市民尤其是农民却没有这个能力(他们表达声音的手段愈来愈依赖于暴力抗争,而且是越激烈越有效,这对于执政者来说非常危险)。
其实,如果缺乏包容性的政治体系,即使是经济精英也会缺乏安全感。这从近些年大量海外移民便可看出。阿塞莫格鲁和罗宾逊就指出,经济繁荣虽然产生自投资和创新,但它也依赖于这样一种信念,即投资者和创新者必须确信,如果经营获得成功,他们的财富不会被有权势的人夺走。无疑,一旦发生规模性的资本、人才转移,对中国来说将是一项巨大的损失。
有必要指出的是,中国在传统上较欠缺妥协精神或意识,政治精英往往信奉“全赢全输”的零和思维。要想建立一种包容性的政治体系,必须打破这种思维,回归现代国家理性。现代民主政治本就是一个讨价还价、不断妥协的过程。在这一点上,乌坎事件的处理模式就显现出这样的包容意识(无论原因如何)。可以说,这是极具政治进步的讯号。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精粹体系”在很多国家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是程度差异而已。即使是美国这样的现代国家都存在“精粹国家”的危险,茶党(Tea Party)的崛起以及占领华尔街运动(Occupy Wall Street)的风起云涌就是例证。当然,不可否认,中国成为“精粹国家”的危险更大。
那么,包容性体系将从何而来?阿塞莫格鲁和罗宾逊认为,繁荣的基础在于反对特权的政治斗争。在经济上升期,是不可能自然衍生变出包容性体系。除非情况变得很糟糕,即革命。然而当前老百姓怕乱的心理,与执政党担忧政改风险的心理不谋而合,形成政治经济改革的主要阻碍。可不改革就真有“走进死胡同”的危险,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最好的出路是执政党主动引导政治转型,当前人们高涨的不满情绪就是动力)。因为对于一个现代国家来说,制度与秩序同样重要。
张广昭,FT中文网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五月
(1819)
-
▼
5月 03
(92)
- 胡錦濤:中美若關係惡化 世界陷「嚴重」危險
- 王丹:中美有關陳光誠的協議太可疑
- 江春男:沉默比雷聲還大 中共政改不可能成真
- 胡佳妻子曾金燕頻爆料遭軟禁
- 中美談判內幕曝光 陳光誠天津讀法學成共識
- CNN:奧巴馬背叛中國英雄陳光誠
- 陳光誠:疑遭美欺瞞背棄 要求舉家離開中國
- 陳光誠「被自願」離開美使館?
- 離家出走也是人權 中國人在自己國土上受「邪惡美帝」保護
- 維權分子和外國勢力 內政問題演變國際問題
- 沒有海洋意識 黃岩島教訓北京外交
- 陳光誠事件 北京不對抗 美國不硬逼
- 對話猶如訓話 中國情何以堪
- 李進進:海伍德案的發言權在調查人員身上
- 傅希秋:陈光诚并未要求政治避难
- 外媒反驳新华社:谁成笑料?
- 陈光诚通过郭玉闪发声明澄清立场
- 馬利德:周永康或為自保同意辦薄熙來
- 一隻螞蟻改變了誰?——再為地下詩人李必豐而作
- 柏林國際文學節徵集全球作家發言:聲援李必豐
- 聲援中國地下詩人李必豐,海內外人士紛紛簽名
- 陈光诚改变心意,盼争取美国庇护
- 陈光诚希望克林顿按照他现在意愿帮他离开中国
- 陈光诚事件加深美国外交困境
- 又一位人權律師高智晟的家人驚魂大逃亡
- 要廢除《歷史決議》,僅思想解放不夠,必須政治變革
- 美国称正作出努力将帮助陈光诚
- 新黃雀行動:陳光誠大逃亡背後
- 汪暉:薄案真假交錯,迷惑全球
- 中共南海議題的軟硬功夫和拖刀之計
- 陈光诚进出美国使馆前后
- 美国国会就陈光诚事件紧急召开听证会
- 为何转念欲出国?陈光诚所言惊心魄
- 陈光诚对BBC表示他希望离开中国
- 美国承认陈光诚希望离开中国
- 英媒:相信北京对陈光诚承诺,美国太天真
- 曹长青:从陈光诚事件看美国的耻辱
- 胡锦涛亲自下令不准陈光诚出境
- 美国“正试图明确陈光诚最终需求”
- 骆家辉大使否认曾对陈光诚施压
- 中美对话在陈光诚事件阴影下开幕
- 陈光诚:我想登上希拉里的飞机
- 人权组织强烈批评美国对待陈光诚做法
- 梁京:中国模式深陷困境
- 张广昭:中国的“精粹”与不满
- 2012年5月2日《明鏡郵報》
- 明鏡網熱點排行榜(2012年5月2日)
- 2012年5月2日《歷史日報》
- 陳光誠想離開 陸外交部不評論
- 美中商務對話 媒體仍關注陳光誠案
- VOA独家:美议员称 如陈光诚案未妥善解决 克林顿应打道回府
- 处理陈光诚事件受质疑 美面临公关危机
- 克林顿呼吁中国保障人权
- 駱家輝談陳光誠離美使館事件
- 胡佳妻子曾金燕推特稱已遭軟禁
- 美國「正試圖明確陳光誠最終需求」
- 陈光诚感被美国政府放弃 吁奥巴马全力协助离开中国
- 陈破空:陈光诚的胜利
- 聚焦陈光诚勿忘珍珠姑娘 人权组织呼吁营救何培蓉
- 陈光诚要求全家离开中国 美国会拟3日下午听证
- 流亡海外的中国异议人士谈陈光诚事件的最新发展
- 王希哲:胡温倒薄扼杀中共党内派别多元化和民主改革
- 陳光誠離美使館 傅希秋深表關切和不安
- 駱家輝:陳光誠絕非被迫離館
- 邱立本:沒有法治就沒有未來 陳光誠事件中國人悲哀
- 美官員:願協助滿足陳光誠需求
- 陳光誠 人權新象徵、美中大考驗
- 陳光誠境遇 沒比方勵之曲折
- 中美對話牽動人民幣雙率走勢
- 吳建民:陸官商奢華衍生貪腐
- 媒體包圍 朝陽醫院如臨大敵
- 美官員:陳光誠受不當待遇 中國承諾調查
- 陳光誠案落幕 中美對話 回歸戰略經濟主軸
- 合法維穩、加速政改 陳案考驗甚薄案
- 二度助陳逃脫 何培蓉下落不明
- 紅牆內爭系列之二-中美南海權鬥 台灣姑嫂兩難
- 保陳光誠 美議員:美中對話應延後
- 美國處理陳光誠 紐約時報批為敗筆
- 離開美國使館 駱家輝:陳光誠未受迫
- 自願離開說法異 陳光誠妻袁偉靜遭脅
- 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多議題受關注
- 陳光誠盼赴美 自認被美使館騙
- 惺惺相惜 陳光誠關切翁山蘇姬
- 陳光誠案延燒 李克強拒媒體問
- 葛來儀:美重視陳光誠一家安全
- 北京官員鼓勵重慶放薄熙來一家傳言
- 光誠維權本無事 當局維穩惹塵埃?
- 美聲明:中方承諾人道對陳光誠 維權人士質疑䒷底交易
- 「指摘美方」成中方下台階
- 陳光誠受威脅離美使館 憂難保護妻兒 考慮出國
- 鬥周永康 溫家寶助陳光誠脫逃
- 握薄熙來案祕辛 美方當談判籌碼
-
▼
5月 03
(92)
-
▼
五月
(1819)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编辑按语:本网刊专栏作家夏明的新著《政治维纳斯:从一无所有到中国民主》2012年1月16日在香港出版上市。本文是该书的一章,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中共总书记的智慧 前 中国国务院总理和中共总书记赵紫阳为当代中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中共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先后担...
-
南海爭議方興未艾,釣魚台問題相持不下;由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海上軍事演習正在進行。這場演習的規模為史上最大,共有二十二國參加,為期五周,計動員四十二艘艦艇、六艘潛艇,超過二百架飛機以及二萬五千名軍人。 軍演本來的目的,是要測試美國和亞太盟國間的作戰協同能力;但這次演習包山包海,...
-
预告:明镜即将发表关于薄熙来周永康事件独家报导
-
因为六四后的报告文学《中国底层访谈录》获得欧洲最重要的波兰卡普钦斯基报道文学奖的廖亦武先生强调,一个作家,为中国底层的每一个人的人权和自由发出呼吁和支持,是他最根本的责任。以下是RFA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 以二零零七年去世的波兰文学家卡普钦斯基命名的波兰报道...
-
成都中级法院宣判王立军十五年徒刑,该案审判是否公正公平,以及对原中共政治局委员薄熙来有什么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 石山:原重庆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王立军的案件,成都法院以四个罪判他十五年徒刑。姜维平先生请先说一下,您觉得这个判刑轻还是重,是否公平? 姜维平:依据...
-
剛剛出版的明鏡月刊,披露了中共內定薄熙來三宗大罪。明天,台灣新成立的領袖出版社則出版 《中國式政變》 一書,用三十六萬字篇幅詳述了這次重慶政變內幕。 明鏡月刊在半個月前,即從多個管道得到中共對政治局委員薄熙來內定的三宗大罪,但在黨內引起爭議。 據明鏡新聞網所知,這...
-
《新史記》姚監復 記錄 著名改革家、思想家杜潤生,中共最資深的農村問題專家之一,曾擔任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之父”,從1982年到1986年連續5年 參與和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個“中央一號文件”推動農村改革。杜潤生將迎來百歲壽辰,現將2005年...
-
習近平在18大上台之後,即刻開始了所謂的後胡溫時代。從大陸的各方反應來看,還是正面資訊居多。習近平率領新常委參觀國家博物館的《復興之路》圖片展覽,高調楬櫫中華民族復興之路,被輿論解讀為是超出了胡溫時代標榜走延安井岡山之路的一黨歷史之狹隘,在一個更寬廣的層面,來推動中國的改革和民族...
-
《內幕》記者柯宇倩/從哈羅公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到現在的哥倫比亞大學,薄瓜瓜選擇的學校不只聲譽卓越,學費都還貴上一等,外界好奇薄瓜瓜如何支付學費與生活費外,也想知道身為全球媒體焦點的他如何安穩地求學。 哥大撤下 Bo Guagua 網頁 就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