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6日星期二

否定台灣共識的恰是蔡英文自己

  • 中國時報
  • 【本報訊】

 很多人搞不清楚民進黨主席、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強烈主張的「台灣共識」到底內涵是什麼?蔡英文一句話簡單說明,「台灣共識就是台灣民主化的過程。」蔡英文的說法沒有錯,對身處台灣的二千三百萬人民而言,「台灣共識」理應是一個沒有疑義的概念,我們都是台灣人,我們都愛台灣,即使內部有著不同的政黨立場、統獨主張,都可以透過民主程序取得多數共識,總統直選就是最明確的民主程序,就是最清楚的台灣共識。

 遺憾的是,蔡英文自己到現在還沒搞清楚,台灣共識不是民進黨的共識,對於台灣人民的選擇,競逐權力的朝野政黨都必須接受,而非片面否定。

 蔡英文說,有了台灣人民共同立場的時候,對中國來講其實是更穩定的兩岸關係,不需要憂心當台灣在民主機制下,有政黨輪替的時候,政策會不會發生變化,「我們的人民也可以得到保證,政府在協商時候是以整體人民的立場,而且是透過民主、透明的程序來進行」。她強調,當選後要組成「兩岸對話小組」,邀請她的對手馬英九和宋楚瑜共同協商。

 蔡英文的說法無庸置疑,自從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以來,台灣已經兩次政黨輪替,在這個過程中,兩岸政策的大方向並沒有巨大改變,只是速度與密度有異。中國大陸並不擔心台灣的政黨輪替,但對兩岸關係則有不容倒退的期待,這樣的期待其實也符合台灣人民的利益和期待。

 兩岸關係自蔣經國總統拍板開放交流,從老兵可以返鄉探親的那一刻開始,交流之門就不能再禁絕,原因很簡單,兩岸既是友更是親,親友之情豈是政治力所能隔絕?李登輝繼任總統更擴大交流,從人倫之常一步就走到了經貿交流,即使範圍不是那麼大,但「台商」已經成為我們的左鄰右舍,即使後期「戒急用忍」限縮交流的節奏和步伐,卻無法阻絕台商登陸之勢。

 同樣的,靠著「新中間路線」取得執政的陳水扁總統和民進黨,也不可能翻轉國民黨執政時期奠下的兩岸交流基礎。陳水扁八年任內,因為烽火外交讓兩岸關係停滯,但民間交流卻從未間斷,文化交流讓台灣演藝文創在大陸發光發熱。

 陳水扁甫當選就要組「跨黨派兩岸政策小組」,由主張開放的前中研院長李遠哲領軍;這個構想卻在邱義仁、蔡英文主導的國安團隊阻撓下無疾而終。二○○四年陳水扁連任,再次想組成「跨黨派和平穩定委員會」,甚至在就職前就找了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李遠哲、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公視董事長吳豐山、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等人會商籌組架構小組;陳水扁意欲親任主委,邀請具有代表性的社會人士參與,共同研議兩岸和平發展綱領,可惜還是沒有下文。

 這些發展歷程蔡英文幾乎全參與,她不可能不明白,兩岸政策同樣是民進黨執政的核心政策;陳水扁八年無功,其阻力既非來自大陸,亦非缺乏台灣共識,而是民進黨無法擺脫基本教義派的束縛。

 蔡英文明白自己當選後朝野對話的重要,為什麼二○○八年馬英九當選總統後卻三番兩次拒絕對話呢?不要忘了,二○○○年陳水扁當選,國親兩黨主席連戰和宋楚瑜親赴總統府與扁對話;二○○五年宋楚瑜更冒罵名與扁再會。

 蔡英文承認「九二會談」卻否定「九二共識」,質疑九二共識只是「國共共識」,因而提出「台灣共識」。她忘了,九二會談是李登輝總統任內兩岸兩會對擱置爭議提出的一個方案,即使沒有「九二共識」的名詞,卻有「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結論或默契。這個默契在二○○五年國共兩黨「連胡會」進一步確認,也成為馬英九競選二○○八年時提出的政見主張,且獲得七百多萬選票的高度肯定,這就是經過民主程序認可的台灣多數共識,在這個共識基礎下,兩岸兩會在這三多年來簽署十七項協議,都送立法院備查或審查,這也是民主程序。依照蔡英文的邏輯,有什麼道理否定之?

 台灣民主、兩岸和平是最值得珍惜的成果,一個多月之後,台灣將再次經過民主的洗禮,蔡英文必須以實際行動展現她口中所聲稱「國家的意義大過政黨」,才能爭取民眾對民進黨重返執政的信心。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