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3日星期五

蔡慎坤:道德沦丧靠什么来拯救?

2011年即将成为过去,这一年中国人目睹了世界的改变经历了许多风雨,更有一件刚刚过去的悲剧,相信让许多中国人刻骨铭心。2011年10月13日傍晚,两岁的小悦悦在离家不远的巷子里,被两辆车先后碾过,有关监控视频最让人不忍卒睹的,是那漫长如永恒的七分钟,18名路人经过这个奄奄一息的孩子,都若无其事,不闻不问,如同行尸走肉,最后是由一个捡垃圾的阿婆救起了她。入院一星期后,小悦悦伤重不治。

这段视频在互联网上疯传、媒体曝光后,许多人纷纷站出来愤怒谴责路人的冷漠无情、薄凉冷血,并反思中国经济发展火热、国家建设突飞猛进、人心却日渐冰冷如石的道德沦陷与信仰缺失问题。远至海外,日本、美国电视台为此制作了专题片探讨中国社会的“冷血”现象。小悦悦之死,也让官方耗巨资在海外打造的国家形象黯然失色,尽管《光明日报》斥责“不要动不动说中国道德滑坡”。《光明日报》没有提到广东佛山女童小悦悦被碾轧身亡的事件,只是诡辩说,仅仅以事件中18名路人的行为,就认为中国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滑坡”大有偏颇之处。

中国人的道德水平究竟如何?中国人的爱心究竟如何?其实官方和民间社会都很清楚,只是官方不愿正视和面对这个问题罢了。

这个问题由来己久,经历了文革劫难经历了一切向钱看的中国人,今天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贪婪越来越冷血?绑架、拘禁、奴役智障残疾人干黑工的事件层出不穷,黑心商人、黑心官员、黑心食品、黑心工程彼彼皆是,许多听来如同天方夜谭的故事,别说中国人自己,连许多海外媒体都已耳熟能详。

中国,尤其是其拥挤而繁忙的城市,已经进入社会学家所说的“陌生人社会”,就跟世界上的其他大城市一样,人与人的距离已成为常态,这大概是发展过程中所必需付出的所谓代价。单靠大力推行爱国教育、精英教育、诚信教育、道德教育,能改变中国人心的冷漠吗?从小悦悦事件发生后舆论的强烈反弹、反思和忏悔来看,中国人需要互助互爱、需要温暖人心的价值共识。但要摒弃冷漠与无情,除了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法制与社会公共服务,惩罚恶行,保护、帮助行善者和弱小者,人与人之间才有可能通过规则和制度,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关系。

更重要的是,中国不要一昧的为了经济、为了速度,甚至是为了一小撮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漠视个人的生命和尊严。胡锦涛上台之初提出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曾经让多少中国人充满了期许,然而,这个理念今天离中国却渐行渐远。

特别是日趋严重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加剧了道德滑坡的速度,中国有句古话“不患寡而患不均”,古今一理。均是利益、机会、制度的均。没有均,稳定是空中楼阁。当今不公正的制度表现在社会的诸多方面,特别是在富人与穷人,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大城市与小城市,官员与老百姓之间的巨大差异上。而这一切,往往是制度的不公平造成的!当所谓的弱势群体连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的时候,必然会有本能的叛逆。当社会精英看到违法犯罪不能被惩处的时候,必然会变本加厉的敛财。于是,掺杂使假、掺假使黑、坑蒙拐骗、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贪污腐败、勾心斗角、恃强凌弱、仗势欺人、唯利是图、尔虞我诈以及形形色色伤天害理的勾当泛滥社会,以至于恶性循环!

其实从从毛泽东时代开始,官方精心炮制了一个又一个的道德楷模供老百姓效仿学习,却收效甚微。今天又试图以“先进性”的模范带头作用,来支撑社会道德和人心涣散的大厦。然而,无论怎么包装怎么吆喝,也无法掩饰疯狂泛滥的腐败,官员们完全丧失了作为社会道德高地的示范作用。

腐败泛滥使官方的一切宣传说教都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成为笑柄。于是,执政者再一次陷入一种政治困境之中,急需用道德的力量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但自身的腐败又不能扛起道德的大旗,结果是中国社会信仰全面缺失,道德全面沦丧……这样一个道德滑坡的社会,靠运动式的文化改革能拯救中国吗?

作者:蔡慎坤,網易博客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