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夜,台北一○一大樓周邊,我夾在滿滿的倒數計秒的人群中,五、四、三、二、一…火樹銀花的盛況,璀璨眩目的煙火,盤旋著大樓,映照著夜空,伴隨著歡呼,迎接二○一二新年的到來!大馬路上幾乎都是年輕人,笑著躺著跳著叫著,此時此地,藍綠不再糾葛,煩悶已然遠颺,有的盡是新年的希望,和對未來的憧憬。
再過十天就要投票了,選戰的煙硝畢竟不同於新年的煙火,經歷了這麼長的交鋒纏鬥,許多人恐怕早就不耐煩,或是根本就已心有定見了;但另一方面,也有相當比例的不表態選民,仍存觀望。
比起過去,這場總統大選雖然空前地緊繃詭譎,但氣氛卻是相對冷清,政策議題與攻防手段,都顯得無甚新意且平和許多;打到現在,馬蔡雙方似乎都轉以鞏固基本盤為主,攻擊對方成了搭配,只有襲擾但難料戰果。表象上看來,似因之前幾次雙方的出招,結果都導致己方民調的滑落,因而漸趨保守。例如藍營的兩岸和平協議、宇昌案的質疑(現已改成批蔡對該案回應的態度,但效果待考);綠營則是在質疑馬密會黑道組頭、兩元柿子文宣、富邦合併案收取政治獻金上,都因輕率出招而吃了苦頭。
然而,這些失誤並不一定在於訴求的失策。藍營兩岸和平協議的失措,在於主題的未能明確發揮,反而輕率提出公投的爭議;綠營包括馬密會組頭與兩元柿子的文宣,則都是犯了見獵心喜,遺人話柄的戰術錯誤。
說到底,這次選戰除了見仁見智的政績攻防與相互的打弊之外,真正的關鍵交鋒,還是應在兩岸關係的檢驗與感受。過去,兩岸議題儼然是藍營的痛腳,只要民進黨標舉「愛台灣」的魔咒,國民黨便會趨於挨打;但中國崛起、時移勢轉後,現實上兩岸關係的能否穩定發展,反倒成為民進黨說不清楚、也令人不放心的罩門。而當馬英九主政以後所帶來的兩岸穩定、經貿擴大、生活實利、國際肯定與整體大趨勢融合的同時,蔡英文對ECFA猶疑不定的態度、乃至意識形態、政治主張所引發的疑慮,便成為她只有空洞理念、美麗口號,卻不切實際的批判,以及兩岸關係與台灣未來不確定的變數。
對於台灣民眾,政黨輪替已非民主實踐的想像,而是真實的生活體驗,民進黨曾執政八年,回顧台灣內部、兩岸與世局的變化,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中間選民當有深刻體會。對蔡英文個人的好惡是一回事,對她所代表的民進黨的路線與主張,終究還是得從現實中考驗抉擇。從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到陳水扁的主政,十二年來,台灣早已失去了許多發展的契機;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或許不是最理想的選項,但卻是兩岸相對最務實的妥協,能夠讓台灣在尊嚴與發展上取得穩健的平衡。
這次大選,大陸當局保持了高度的自制,這也是兩岸關係上良性的進展。在選戰最後衝刺階段,一方面選民期待著藍綠最後會出什麼絕招,但另一方面在選戰的激情之外,不同的勝負將影響如何的結果,其實並不難預見;那麼,不妨沉澱下來,思考最基本的需求與心聲,想想自己究竟要的環境與結果是什麼?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