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5日星期一

普亭能從吳登盛模式學到什麼?

台灣《聯合報》

俄羅斯昨日大選,已當過兩任總統的普亭,在技巧地轉任總理四年後,又在全球注目下將堂皇重返總統寶座。如此精心布局,如此不畏人言,如此大剌剌地在國家體制和權力之間穿梭;普亭志得意滿,因為他的支持度無可匹敵,俄國人民要他繼續領導。

這就是俄國政治的現實。俄羅斯知識階層厭惡普亭的操控與高壓,但一般百姓支持他帶來的經濟安定和繁榮;首都莫斯科反普亭的隊伍蜿蜒十幾公里,但遼闊的俄羅斯大地上的城鎮居民擁戴他;民主陣營討伐他的聲浪日日高升,但反對勢力四分五裂,根本無法形成氣候。也因此,儘管普亭參選的正當性受到指摘,但形式上完全合憲;儘管選舉的公正性受到質疑,但他當選的合法性也無可撼動。

追根究柢,俄羅斯極權及共產統治的時間太長,而民主經驗太過淺短,民間空有傳統的悲憤情緒,社會卻缺乏現代公民的組織與自覺,注定容易受民粹操弄。尤其,因前蘇聯分裂而失落的國家光榮感,靠著普亭的鐵腕,讓俄羅斯搖身變成「金磚」五國的一員,至少挽回些許尊嚴。在這種情況下,「民族主義」比「民主主義」更賣座,也就不足為奇了。

普亭輕鬆贏得選舉,但未來六年任期中要如何繼續維持俄羅斯的成長,乃至撫平國內高漲的不滿,則未必是輕鬆的挑戰。過去十二年,普亭累積了自己的政績和人脈,但同時也積累了深重的貪汙腐敗,和財團踰法越矩的貪婪擴張。這些,在他重新執政後,都會回到他肩上,變成他的包袱。如果他能趁著自己的人氣高峰改變風格,一方面穩定經濟,一方面進行政治改革,也許有機會為俄羅斯締造下一輪盛世。

在這個迴轉點上,普亭不妨觀摩一下近來讓世界眼睛一亮的緬甸,總統吳登盛的開明治理,提供了一個集權政府轉型的絕佳模式。

長年受軍政府統治的緬甸,前年底宣稱舉行民主選舉時,外界也沒有人相信那是真的,作票、選舉打壓的傳聞滿天。即使去年初吳登盛當選總統,國內外都認為他只是軍事強人丹瑞的傀儡,是一個脫掉軍裝的「假文人總統」,沒有人對他抱有太多期待。

然而,吳登盛上任一年來,緬甸發生了一連串超乎想像的變化。他先是釋放了緬甸知名的民運領袖翁山蘇姬,宣布特赦六千名政治犯,宣布開放網禁、開放組織工會,也解除對美國之音、BBC等國際媒體的封鎖。數月前,緬甸更修法取消選舉法中被判刑者不得參加政黨的所謂「翁山蘇姬條款」,此舉,使得被軟禁了十五年的翁山蘇姬,得以參加下月舉行的國會議員補選。

亦即,吳登盛選擇的改革路線,衝破了緬甸五十年的停滯狀態,也把這個孤立的國家重新帶向世界。近數月,英國外相海格和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分別造訪緬甸,創下半世紀的外交紀錄,他們承諾對這個飽受經濟制裁之苦的國家提供經援。原本對緬甸冷淡的東盟,也在日前同意兩年後由緬甸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這些,都是改革路線帶給緬甸的積極效應。

吳登盛的模式能推進到多深遠,仍有待觀察;但一個領導人的風格與決心,對國家和社會的影響之大,已一目了然。值得玩味的是,不少國際媒體把吳登盛推動改革開放比喻為「緬甸的戈巴契夫」;但對今天的俄羅斯人民而言,戈巴契夫已變成「搞垮蘇聯」的禍首,而不是改革象徵人物。再換一個角度看,對今天三度出任俄羅斯總統的普亭而言,吳登盛帶領緬甸走出鎖國、破敗的光榮模式,其實也為他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出口指標。如果執政的目的不只是在掌權,而在榮耀國家、造福人民,這是俄羅斯應走的路。

有智慧的元首是領導時勢,創造改革,而不是被反對浪潮推著走。普亭若能在聲勢最高的時候鬆開他的鐵腕,創造能和經濟繁榮並駕齊驅的民主氛圍,他這第三任得來才有意義。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