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5日星期五

邱立本:從幸福廣東到幸福中國

當汪洋的「幸福論」敲門,從廣東到全中國的人民都會打開緊閉已久的心扉,迎接改革新希望。

幸福敲門的時候,你準備好了沒有?這也許像流行電視劇的對白,但卻是當前廣東政治的潛台詞。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最近發表的幸福論,發人深省。他說,「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權利;造福人民,是黨和政府的責任」。他強調,「必須破除人民幸福是黨和政府恩賜的錯誤認識」。

這些論述,在中國大陸的政治語境中,極為罕見,甚至會被視為「政治不正確」,因為過去幾十年的政治教育,都在強調「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或是「黨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但如今汪洋卻提出人民的權利重於一切,而不是黨大於法。

其實廣東在過去三十年間,都發揮了改革開放的先驅作用,敢為天下先,率先打破了計劃經濟的格局,也衝破了黨國體制的僵硬局面。當全國其他地方還在為姓資姓社的問題纏繞不休的時候,廣東卻是一馬當先,發揮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信條,在民營企業的發展上有所突破,讓全國都可以看到市場經濟的魅力,也釋放了中國民間的生產力。

但經濟三十年來的繁榮,卻換來社會內部的緊繃關係。當廣州GDP飆升至中國最高,並且成為全球第七大經濟體之際,廣東的社會內部矛盾也上升到最高峰。這不僅因為貧富懸殊的極大化,也因為種種社會的問題被政治化。群體性抗議事件層出不窮。烏坎事件還導致村民代表薛錦波冤死派出所中,但也刺激省委當局另闢蹊徑,尋找一個超越黨內維穩思路的改革路徑,最後將事件平息,也贏得了村民的肯定和國際的讚賞。

但官方維穩心態的幽靈,還是中央政法系統的主流。陳光誠事件就是典型例子。這位自學的盲人法律維權者,本來只是抗議計劃生育負責部門濫權,卻被維穩系統上綱上線,視他為反黨反人民,動搖國本,誣陷他坐牢,在他出獄後,還繼續動員幾百人來監視、軟禁,結果演變成了國際事件,讓中國丟盡了國際顏面。

這也是近年維穩政策的一大失誤。很多被維穩部門視為居心叵測的民間抗爭,其實關鍵都是由於沒有法治,民間的利益缺乏合理、合法的保障,像前仆後繼的拆遷與抗爭,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帶來了社會的極大不安,也讓老百姓普遍感覺,這是一個沒有公平與正義的世界。

這樣的感覺,對執政黨是很大的損害,影響了統治的正當性。因而汪洋的思路,讓民間組織來參與化解社會矛盾,讓「社會建設」來取代黨國體制的萬能政府,確保人民的權利,就是改革的第一步,也是汪洋「幸福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而這樣的幸福,也獲得中央的支持。新華社評論說,強調「幸福不是恩賜」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有「恩賜」觀念的官員往往會將成績歸功於個人,認為人民應該對他們感恩戴德,不能擺正官員作為人民公僕的定位。

因此當汪洋的「幸福論」敲門的時候,從廣東到全國的人民,都會高興地打開緊閉已久的心扉,迎接中國改革的新希望。



亞洲週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