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5日星期日

松博伊:圣诞节谈宗教

圣诞节到了,利用这个机会谈谈我对基督教的认识。


  圣诞节是耶稣诞辰之日,应当是宗教纪念日。我接触到的基督教信徒,都说他们不重视圣诞节,因为这个日子被庸俗化了,太世俗。也真是这样,这一天教堂里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平安夜成了教徒和准教徒唱歌欢乐的日子,没有太多肃穆的宗教仪式。这一天倒像是一个世界性的节日,大家欢乐、购物、休息。


  基督教派别很多,但主要有三大流派:天主教、新教(国内也称基督教)、东正教。前两者在我国流传较广,东正教可能在东北和华北北部有,我没接触过。在青岛我见到一座很不错的教堂,想去看看,才被告知是韩国人私用教堂,看来韩国盛行基督教是没错的。基督教堂不少是值得一看的建筑,历史上有名的自然不用去说。从网上看,不少小城市或乡镇也新建不少漂亮的教堂,可能也会成为当地的旅游资源。


  新教和天主教区别在于前者强调信仰主要是靠内心的崇拜,而轻形式;天主教比较重“守纪律”,是由梵蒂冈大主教向下一级级传。让我评价,各有优缺点。天主教“组织纪律”性强,相对“战斗力”也强;新教能更多发挥个人的“积极主动性”。笔者不是这方面专家,只能“闲说”。两者的教堂布置也不同,天主教堂内有好看的壁画,使大厅庄严肃穆;而新教教堂内只有几个大字“以马内利”,就是“神与我们同在”的意思,是靠简朴而得“神圣”,也实践了基督教义中不崇拜偶像之理念。


  宗教是伴随“人”的出现而出现,可以说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也许你会说,我就不信任和宗教,中国多数人也不信教。持这种观点的人是把“宗教”含义确定为成熟而有名的几种宗教。实际上人在精神上是处于恐惧、好奇、迷茫的状态,必然需要一种超过普通人的“力量”来庇护,这就是“神”。例如中国人说的“天、地”,所谓“来世”、“阴间”等等,莫不都有宗教的影子。中国也有自己的宗教,所谓“道教”;也有人希望把儒家学说也上升到一种宗教的位置,即“儒教”。但一种宗教形成,而且能数百年、数千年发展下去,这要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要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成熟宗教可以说是最突出的。没有统一成熟的宗教对一个民族来说是“好”?是“坏”?以我来分析,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大缺憾。中国两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充满了暴力、战争。这种人为的灾难远多于欧洲、中东、印度大陆等人类聚集区域,而这些地区都有成熟的宗教。


  如果我们把宗教贬低为人的“精神麻醉品”,也是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我们所接受的历史观,认为欧洲基督教比较盛行的中世纪是黑暗的,这只能是一家之言。历史的进程说明,正是中世纪这段比较稳定的时期,孕育了科学、文艺、思想发展,才会有人类社会在十八、十九世纪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些都和基督教的普及和发展联系在一起。人们常把“科学”和“宗教”对立起来,这也说明对宗教和科学理解的片面,不符合实际。实际上相当多的自然科学家本人就是虔诚的信徒,宗教场所很多都是科学的摇篮。同时基督教对民众的教育所作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至今相当多有名大学都是教会学校,中国燕京大学(教会大学,司徒雷登任校长)在近代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


  人们都知道社会离不开公德,道德是社会和谐运转的基础,但从没有仔细思考如何维系一个人的道德存在呢?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由法律来约束,而“法”要讲“证据”,不可能来处理散落在民间角落的琐碎事务,人的更多行为是靠来自内心的“道德”来约束。而人的内心如何会有“道德”的基因呢?人凭什么建立起道德的“堤坝”呢?我这里提出一个观点:宗教的存在是人有道德的基础。影视剧里面的人在准备做坏事时常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里透漏出人脆弱心理,即对“天、地”的畏惧,当一个人什么都不畏惧时,就做好干任何坏事的准备,无疑是最让人可怕的,幸好这样彻底的无所畏惧的人是极个别的。也就是说,完全抛弃一点点宗教信仰的人是极少,甚至是没有的。正是人类宗教意识的存在是社会有序,有公德(哪怕较少)的基础,宗教是社会道德的“教父”。这个观点可能有不少人不同意,但我们考察一下宗教盛行区域与宗教淡泊地区的民风和犯罪率情况,也许会受到一些启发。


  也许你会说既然道德和宗教有如此紧密的关系,我们是否要提倡宗教,靠政权的力量来发展宗教呢?这是万万不可用的“下策”。原因很多,首先宗教有较强的“排他性”,如今宗教种类甚多,派别甚多,提倡某种很可能造成人群的对立。二是成熟的好宗教从没有靠世俗权力来发展,“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应当坚持政教分离的国策。三是“宗教”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不容易界定清楚的,宗教和政治混同在一起的现象比较多,把宗教摆在重要位置是会出问题的。四是宗教的传播是要靠人内心认可,不存在“强制”。所以保持纯宗教的自然发展是必要的,也应当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


  人们对基督教所诟病的主要有这样一段文字:“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马太福音第五章),这“爱仇敌”的宣讲实在难让人们接受。由此认为基督教是不分是非,没有原则的。但对一个在这世界上有些经历的人,如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可以想一想,这世界上所有纷争,不都在说自己有理吗?任何纷争,没有人退一步,让一让,矛盾能解决吗?这种“宽容”、“忍让”的精神看上去是软弱的,但是真正的胜利者。这方面有部著名的文学作品《悲惨世界》,作品中有两个最强悍,同时又是对立的人物冉阿让和沙威,故事的展开,穿插了一个弱小的神甫,而这个神甫就是用这“爱”降伏了冉阿让,而冉阿让又用同样的精神,使得沙威投河自尽。这是一部文学作品,当然他的说服力是比较差的。但在人类最残酷的政权争夺上也可以找到例子。印度的甘地提倡“不抵抗主义”赢得了印度的独立,曼德拉放弃暴力,赢得了南非,实现了黑人执政。我有时就想,这几句让人难以接受的话语,是不是就是基督教的精华呢?接受这些话语,对于普通人来讲,真是困难,这是不是人类社会暴戾难免的原因呢?正因为人们不能接受这“神的教导”,才只能生活在这“悲惨世界”中呢?


  我在一座天主教堂门口,看到树立了一座耶稣雕像,基座一面的碑文抄录在下面,我觉得如果一个弱者,思想迷茫的人,看到这碑文会走进教堂。


  方济各和平祷词


  上主,求祢使我做你和平的工具。
  在有仇恨的地方,让我播种仁爱;
  在有残害的地方,让我播种宽恕;
  在有猜疑的地方,让我播种信任;
  在有绝望的地方,让我播种希望;
  在有黑暗的地方,让我播种光明;
  在有忧苦的地方,让我播种喜乐;
  不求他人的安慰,只求安慰他人;
  不求他人的谅解,只求谅解他人;
  不求他人的爱护,只求爱护他人;
  因为在施舍他人时,我们获得施予;
  因为在丧失生命时,我们获得永生。


作者:松博伊,来源: 共识网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