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星期六

也許北京注定要西方化,成為未來之神的祭品



《明鏡月刊》申民


《天安之城》全書19章,直到第11章“毛和北京”,之前都是描述蒙古人、明朝皇帝和滿清皇帝慢慢建設北京,有過英法聯軍在圓明園的掠奪,北京還是北京。

貝克在1985年初到北京時的感覺是:“1980年代中期,我初抵北京時,儘管殘破的廟宇荒草叢生,那湖泊和宮殿依然神奇無比。”

但是,寫完《天安之城》時,正是北京當局慶賀奧運成功。在作者看來,這座中國最偉大的城市、五朝古都的歷史機體,被如此連根拔除,原因不只是急功近利而已。中國人打算用西方文化的複製品來取代自己燦爛的文化遺產,而鄰近僅存的一處中國式傳統房屋,卻屬於一個外國人。為什麼會是這樣?這座富有悠久歷史的偉大古城及其古代文明是怎樣幾乎在一夜之間消失的呢?貝克引用法國著名漢學家維克多·謝閣蘭的話指出:“現代化的結果會製造出令人厭倦的雷同和平庸。”貝克認為,他說對了。也許北京已經注定要西方化。1911年的革命以後,這神秘未知的最後聖地之消失,只是個時間問題。仿佛是周朝的青銅大鼎,那綠色的銹跡斑駁是活生生的歷史之寫照,這座城市注定要成為未來之神的祭品。

讀完《天安之城》,掩卷靜思,作者在書中提到的梁思成、老舍、蕭乾、石魯、王世襄、孫女士,以及一些畫家、作家、歷史學家、建築學家和收藏家的故事,都會跳出來,和你一同思考,這座古城怎麼會一下子消失了?

貝克寫道:“為了保護北京,梁思成仍然在令人恐怖的脅迫下不知疲倦地工作著。林徽因則已經在隔壁臥室的病榻上奄奄一息了。她曾經誓言,如果黨決定拆毀城牆,她就死在城門前面。她最終在立下這番誓言後的1955年去世,享年51歲。”梁思成和林徽因抗不過共產黨,《天安之城》卻會使北京的當權者永遠難堪。這裡刻下的文字,斧子也砍不去,總可以告慰梁思成林徽因以及老舍等人的在天之靈。

補缺和糾正

賈斯柏·貝克畢竟是洋人,1985年才到中國,對北京的一些舊事未必都明白。讀者可以在書中找到一些缺陷。比如,該書第12章245頁,有這樣的文字:

“2002年接替江澤民任共產黨總書記的胡錦濤,也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科。胡於1964年在水利工程系畢業,文革爆發時任校共青團政治輔導員。胡當然參加過紅衛兵的早期活動,給教授貼過大字報,攻擊他們是資產階級,鼓吹‘封建思想’。1968年,軍隊進駐校園終止武鬥以後,胡被關押了幾個月,後被學校開除,像許多搗亂分子一樣被發配農村。”

此處有誤。胡錦濤是清華大學的政治輔導員,是中共著力培養的苗子。畢業時剛好是文化革命,並沒有被學校開除,而是後來分配到甘肅的一個基層單位。

不知道原文如何,可能是譯者有誤。

另外,作者和王世襄來往很多。該書的第15章313頁有這樣的文字:

“拍賣會過後不久,我到王世襄的新公寓裡再次拜訪了他。這時他已經至少九十高齡,仍然談笑風生,他還在繼續著書立說。他無意中談到馬承源自盡,‘我聽說是跳樓。’他帶著一絲惋惜說。”

馬承源是上海博物館館長,中國著名的青銅器專家,怎麼就跳樓自盡了呢?

筆者在這裡替貝克補充一點情況。

在馬承源2004年去世後,有如下報導:

“馬承源與香港的古玩界有不解之緣,沒想到這次栽了。他和上博花大價錢購進的轟動一時的戰國楚竹簡,居然是奸商用古棺木偽造的!馬承源後悔不迭,因為他和上博都有巨大投入,把楚簡整理工作視為新世紀的一件大事盛事。為此,申請了大量的國家經費,並且已經出版了數冊價格昂貴的楚簡書籍,成為國內外許多研究人員的參考資料。他覺得對不起學界同人,內心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於是,一時沒有想開……”

就是說,馬承源在購進楚簡時被香港不法商人坑了,覺得沒有面子了,於是跳樓自盡。(《明鏡月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