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星期六

巴爾:中國威脅論不是非黑即白

明鏡記者胡立/懼怕中國的源由從何而來?民主比專制政體更自由?在英國紐卡斯爾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國際政治講師巴爾(Michael Barr)所著的新書《誰害怕中國?》(Who's Afraid of China?Zed Books出版)裡,巴爾要帶大家重新思索中國崛起背後的複雜情緒與國際關係。


巴爾為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國際政治講師,曾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服務,2008年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訪問學者。巴爾研究中國崛起、中國與西方安全關係,已出版與中國軟實力、生物安全,醫德歷史等相關的書籍。


中國威脅論不是非黑即白


這本於20119月出版的《誰害怕中國?》中,巴爾從經濟、軍事、文化(包括電影、教育、媒體、藝術)與中國本地政治和中國塑造國際形象上的連結,分析中國的影響力、國際的反應和中國與西方的關係,該書也從西方的歷史來解釋中國崛起後觸動西方神經的原因。


該書的想法來自一次BBC電台的採訪內容,該節目的來賓是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管,在中國大量投資俄羅斯和拉丁美洲的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的情況下,主持人問:“我們”是否該“擔心”?中石化的代表理所當然答道:沒有理由擔心;中國正走在和平發展的道路上,需要能源來支持不斷成長的經濟,這有益於全世界。令巴爾思考的是,為何主持人一開始就覺得有必要提出這樣的問題,從此巴爾開始深入挖掘此議題。


巴爾在接受《明鏡》採訪時表示,懼怕中國或中國威脅論的議題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不是每個人都害怕中國,也不是每個害怕的原因都相同,比如東南亞、印度、歐洲的反應都不一樣。當提出:“我們”是否該“擔心”中國時,“我們”是誰,將取決於個人,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答案。“在某些方面,中國的影響力巨大,一部分人可從中國的崛起中獲益,例如中國留學生為當地的經濟做出貢獻,外國公司從中國獲得更便宜的產品,而中國的技術創新,例如輕薄計算機和清潔能源,也為業界帶來新的選擇。”


但另一方面,中國崛起也可能造成一些人的損失,巴爾對《明鏡》舉例,如中國明顯具有更好的消費品價格,但生產便宜產品的地方由於安全法規的執行不力,製造出許多危害人體和環境的產品,部分工作也從西方轉移到中國的工廠;至於海外的大學因為接受了更多的中國留學生,本地學生想要入學就更具競爭性。


巴爾認為,BBC主持人所提出的:“我們”是否該“擔心”?背後原因是對有限自然資源供給的關注,是對崛起的中國是否會讓“我們”的車無油可用、是否會讓“我們”站在寒風中的擔憂,而許多中國的石油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由國家掌控,是否“我們”潛意識中不願意見到一個非民主政權的成功?是否覺得中國在道義上遜於“我們”所居住的民主國家?如果真是如此,對於中國角色的說法不就僅存在“我們”的想像裡?


而如果中國的角色換做其他國家又會如何呢?如果購買能源與原材料的是印度或波蘭?巴爾對《明鏡》表示,如果要說中國因為人權議題而更常受到西方批評,那麼印度的人權記錄也不佳,比如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矛盾關係、經濟和社會權益、種性制度等,所以雖然印度的民主體制為國家帶來許多益處,但同一時間也有許多可被批評之處,只是這樣的批評並不多見;而如果對中國的恐懼來源自其龐大的14億人口,則印度的人口預估在2030年超過中國。


我不確定是否因為印度是民主制國家,或因為印度很多人講英語。或許當印度的影響力增加、經濟實力與中國接近後,印度也會成為一個批評的對象。”巴爾說。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國際政治講師巴爾(Michael Barr)。(紐卡斯爾大學網站)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