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周二(27日)宣佈,將於11月在北京召開中共第十八屆三中全會,主要議程是研究全面深化改革。
分析人士注意到,這次將是20年來中共召開最晚的一屆三中全會,而這次是十年一次的中國最高層領導人換屆後的三中全會,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相關内容
相關新聞話題
因此外界猜測,中共高層內部可能在薄熙來事件上仍然有爭執,需要等完全達成對薄熙來處理的統一意見之後,才會召開三中全會 。
薄熙來與經濟下滑
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煒在接受BBC中文網的採訪時也贊同這一觀點,他說,這是上屆政府遺留下的問題,已經拖了很長時間,如果在三中全會之前不做出決定性的處理,很難對外交待。
但張煒指出,還有另一個重大因素可能是推遲本次三中會議舉行的原因,那就是相比前兩屆政府,習近平和李克強面臨更複雜的經濟下滑局面,而他們尚未作好在全會上向外公布應對方法的充分凖備。
根據中國共產黨的傳統,在最高領導人換屆的年頭,一中全會是決定黨的最高領導,二中全會是推出國家的最高領導,三中全會則是真正給新領導人舉旗和打綱領的重要機會。
而目前中國的整個經濟形勢不佳,尤其在前幾個月,相繼出現銀行資金短缺、經濟增長放緩等不利消息,剛上台的習近平政府必須拿出一個能說服全黨上下的基本對策,在三中全會上公布。
習近平必須在如何處理薄熙來問題上與中央內部的不同意見者達成統一,還必須就經濟下滑做出能讓共產黨和老百姓基本滿意的對策,所以需要較長時間作凖備,因此推遲了開會時間。
制度反腐
中共中央政治局對此次三中全會的議程說得很籠統,稱主要是研究全面深化改革,令人感覺其中包括了國內外期待已久的政治改革。
早些時候中共黨內著名學者俞可平在香港發表演講時說,預測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在今年下半年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推動更大膽的改革。
張煒認為,在三中全會上,總理李克強會拿出一個對經濟體制進行改革的很像樣的綱領,比如減少政府的權力、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比如農業的現代化、城鎮化和信息化等。
但是對於人們期待已久的政治改革,目前看來,新領導人能走多遠還是個很大的問號,更可能的是,政治改革將只停留在反腐問題上,最多走到所謂的「制度反腐」這一步。
張煒指出,「制度反腐」的伸縮餘地非常大,既不會完全讓司法獨立處置,也不會讓媒體獨立監督,反腐仍然會在黨的領導下進行,但習近平會把它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拿到三中全會上公布。
明確強硬態度
習近平初上任時,把深圳作為他第一個訪問的地區,曾引起人們對他很可能進行深入的政治體制改革的猜測和期望,但是很快他就大踏步向後退。
他先是提出「前30年與後30年不可分割,不能用改革開放的後30年否定前30年」;之後又通過內部文件提出「七不講」和16條;現在則加緊對宣傳部門和網絡等政治輿論的控制,尤其是反對提倡西方民主和普世價值。
習近平前後不一致的態度,給了中國公眾和國際社會一個不定向的感覺,因此張煒認為,在本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政府將拿出一個明確的指導性意見的文件,表達當局加強政治控制的強硬態度。
因為習近平和他的同志們希望學習新加坡模式,在中國樹立威權式領導人物,以此來整頓執政黨的作風,平息老百姓越來越嚴重的不滿,鞏固共產黨在中國的領導地位。
(撰寫:嵇偉 責編:李莉)BB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