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9日星期四

淨化網絡為名 製造寒蟬效應

內地近日展開一場波及全國的「堅守七條底線,淨化網絡空間」活動,由中宣部牽頭,執法部門積極參與,繼續加強網絡監控,銳意剷除「網絡謠言」。不少人擔心,隨着網絡整治範圍不斷擴大,言論自由空間將進一步收窄。

這種擔心並非杞人憂天,北京、河南、浙江等多個省市最近已有數以千計「違法網站、欄目和網店」被關閉,數百名被指製造「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的網民被刑拘或受到治安懲處,包括不少知名網絡推手和舉報人。當局警告,民眾即使在微信的朋友圈發布謠言,亦屬違法,須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嚴重者可判處五年以上刑期。相關消息引起網民極大反彈,他們擔心目前活躍於網絡的維權人士、知名爆料人和敢言的意見領袖,可能成為整肅對象,令輿論監督名存實亡。其中一名網絡紅人「薛蠻子」被指涉嫌聚眾淫亂而遭拘留,表面上似乎與網絡言論無關,但仍惹人諸多遐想。

網絡反腐 屢奏奇功

中國互聯網發展迅速,過去五年網民數量複合年增長率達百分之十八,遠高於全球百分之八的平均水平,目前網民人數已逼近六億,稱霸全球。互聯網高速發展和普及,有利亦有弊,一方面有助信息流通,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另一方面也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包括網絡謠言迅速傳播對網絡環境造成污染,甚至對社會穩定造成衝擊,如謊報疫情、災情和警情等。因此,適當整治網絡環境,令其健康發展,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藉此打壓言論,製造寒蟬效應,必將惹起網民強烈反彈,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事實上,互聯網論壇、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發展,既為平民百姓提供發聲機會,也成為監督執政者的最佳工具,或檢舉貪官、或投訴惡吏、或申訴冤情。正因如此,貪官污吏視之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其實,內地對網絡的管制從來沒有放鬆過,從網絡實名制到敏感詞彙無限擴容,網民無時無刻不在管制之中。不同的是,過去管制的對象主要是發言內容,這次行動的矛頭則針對發言的主體──網民,尤其是那些有影響力的網絡推手。

諷刺的是,被網絡曝光的貪腐醜聞往往被當局視為「謠言」,但這些「謠言」最終大多被證實確有其事。這種例子不勝枚舉,從「天價煙局長」周久耕,到「錶叔」楊達才,再到各地火箭提拔的官二代,都是栽倒在網絡反腐之下。

歸根究柢,網上謠言之所以有市場,皆因政府失信於民,民眾寧信謠言也不信官員,所以,當務之急是增加信息透明度,真心接受民眾和輿論監督,而非本末倒置,以淨化網絡為名,打壓言論自由。

太陽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