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9日星期四

中國的經濟高增長是否將持續下去?

俄新網/俄新社記者葉連娜‧庫茲明娜、高懿潔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教授、美國愛荷華州卡爾頓學院教授弗拉基米爾‧波波夫說:「中國的經濟增長因各種客觀原因放緩。問題不在於為何放緩,而在於為何過去30年間未出現放緩。例如,日本和韓國的經濟在增長20年後放緩,而且這兩個國家得到了西方支持,這種現象被稱為『邀請式發展』(development by invitation)。中國沒有這種特權,它是在缺乏『邀請』的情況下發展的,而且持續了30年。這已經成為謎團,也是個奇蹟。即便中國的經濟增長明天就結束,我們也需要分析這種奇蹟。」

俄中兩國專家接受俄新社記者採訪期間講述了,為何中國必須保持高速增長,為此需要做什麼,以及如果增速放緩將會發生什麼。

為何需要高增長?

專家們認為,經濟發展放緩首先可能帶來的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勞動力市場上勞動人口逐年「增加」,是迫使中國加強經濟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

波爾季亞科夫說:「中國大約70%的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這對社會安定構成威脅,要知道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恰恰是政治上最為積極的居民群體,有能力進行社會抗議。」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教授、美國愛荷華州卡爾頓學院教授弗拉基米爾‧波波夫說:「儘管中國成功地把人口增長控制在每年1%的範圍內,鄉村人口仍然在湧往城市。大約一半這類鄉村人口(占中國居民的四分之一)應當從事工業生產,需要為他們確保工作崗位。」

此外,10%的經濟增長率意味著,居民收入幾乎每隔7到10年就會增長一倍。在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收入的增長也將放緩。無疑,這將引起社會不滿。

專家們指出,當前經濟模式的轉型也需要使經濟增速保持在一定水平上。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主任李新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率在今後五年將會穩定地保持在7.0-7.9%之間。既不會發生戲劇性的嚴重衰退和危機,也不會再出現9%以上的高速增長。這個增長速度將有助於中國在像過去一樣扮演世界經濟發展發動機的同時,解決經濟結構性的問題 。

波爾季亞科夫認為,最適宜的經濟增速不應超過6%。他說:「與其說是預測,不如說是理性的分析。」

經濟增速緣何放緩?

波波夫說:「像美國等發達國家處於技術極限時,是無法保持高速發展。而只能在趕超期間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隨著中國越來越靠近技術極限,將出現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

他說,此外,中國的經濟增長因經濟政策方面的錯誤而出現了問題。眾所周知,借助巨額外匯儲備的積累,中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維持著人民幣的低匯率,這首先為該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提供了機遇。人民幣匯率近來在美國施壓壓下的攀升對經濟增長有所打擊。

李新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是全世界經濟過程的一部分:世界金融危機、美日兩國熱錢的流動,歐盟經濟出現負增長。目前,全球經濟危機仍在持續。世界經濟仍然處於下行區間。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因素除了上述世界經濟整體下滑的趨勢,歐盟經濟負增長,美、日量化出來的「熱錢」湧入和撤離等外部因素之外,國內經濟也存在一些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數量金融研究室主任樊明太同意他的意見。他說:「在當前,適度調整,使其下滑,應該是一種合理的行為。其中既包括按經濟波動內在規律,又包括經濟增長所需的自我調節。」

他說:「中國經濟即將進入轉型階段,這並不意味著經濟增長就沒有潛力了。我們看好的經濟增長點包括對社會保障和基建領域的投資,後者和美歐的『再工業化'相似。此外,中國經濟存在從發達地區向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的空間,這是國外所沒有的。」

經濟增速放緩還有一個因素:經濟模式不平衡,不能確保長期穩定發展。

在這種模式下,廉價勞動力是中國主要競爭優勢之一,而中國可能很快失去這種廉價勞動力。近年來中國生活水平上升,工資上漲。專家們預言稱,未來幾十年內勞動人口人數將大幅下降。俄羅斯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員葉夫根尼‧佩捷林說,「近五年(2011-2015)對於中國的發展來說是一個極端重要的時期,因為正是在這一時期中國將出現所謂的劉易斯拐點,即勞動年齡居民占最大比例的高峰」。

是否需要刺激經濟增長?

樊明太認為,中國政府可以不刺激經濟增長,但絕不能不穩定經濟增長。

他說:「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最近也說了,中國經濟運行的上限是防通脹,下限是保就業。但問題是,我們目前所看到的就業數據並不能完全反映就業現狀。一定要採取措施刺激和保障本地就業。至於物價方面, 國際上目前也有一種看法,認為物價不應只和消費品價格挂鉤,投資品價格和服務行業等價格也應當被考慮進去。應該說,中國目前的物價水平仍是比較高的。」

中央政府的努力常常不僅無助於經濟增長,反而導致形勢更加惡化。

李新說,與此同時,對經濟採取刺激政策,大量資金沒有進入實體經濟(一方面已經出現產能過剩,另一方面由於利息高和貸款風險大而使大量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而是進入了房地產和金融領域,推高了房地產和金融泡沫。

他說:「地方政府為了進行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組建投融資平台早已有之,2009年為了應對全球經濟危機,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文件『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政府組建投融資平台,發行企業債、中期票據等融資工具,拓寬中央政府投資項目的配套資金融資渠道』。銀監會的材料顯示,地方政府通過此平台融資已達10萬億元,未來三年將有三分之一貸款到期,而許多地方政府並未建立貸款償還機制,同時政府財政收入也在下降,債務違約風險增大。」

(作者觀點不代表俄新社觀點)

台灣   聯合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