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2012年2月5日星期日
人,岁月,艺术----读《大师访谈录》
硕果仅存者言
俄罗斯作家爱伦堡写过一本书叫《人,岁月,生活》;现在我们读到的这本书《大师访谈录》则对一系列当代书画大师进行了采访,做出了记录。虽然和爱氏的书不尽相同,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接受采访的当代名家们,也是在岁月和生活中思考其艺术并完成其人格之塑造的。他们悠长的生命,在外形上,呈现出历史的美感和痛感。美感,是他们的睿智和洒脱;痛感,是他们对于逝水年华和一度饱经摧残发出的慨叹。然而,正像歌德所谓,"既然痛苦是快乐的源泉,那又何必为痛苦而忧伤......"
所采访的十多位名高德重的艺术家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战胜生活,战胜苦难的精神。这个精神在笑谈中,竟然也使得强虏灰飞烟灭!邵先生燕祥近有诗云:"莫道高堂悲白发,镜中强半尚红颜。"直指采访中人之今日风采。
当然,笑谈之中,他们的忧患意识随处可见。他们或者以诚相待,直面这些问题;或者一笑置之,化为一种辛辣之讽,或者娓娓道来,以期分析之,化解之。他们的名字是人们耳熟能详,闻之肃然之辈:饶宗颐,吴冠中,周汝昌,黄苗子,启功,......从谈吐的风格上判断,他们个性各异,或信而执着,或笑而谑之;谈话的侧重点也不相同,或言惯中西,或古今纵论,但是他们有一致处,就是,在他们的头脑中,既有宏观的关照,也有细节的深思;宏观之大,大到如何对应今天于历史,如何解析中国文化和西方文之碰撞,如何解释理智和信仰之终极关怀;细微之处如,如何解释书画之审美,如何安排诗歌之平仄,呼吸。使人们读此书,有面见大师之宜,实在难得。书中被采访者,大都是进入八九大秩之龄的文坛大擘,其言一出,当必反响于世,泽备后人。
传统和信仰
大师们屡屡谈到的,是如何保持和延展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
他们的忧虑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确凿的判断,是他们生活经验,艺术经验在概括,在论证。因为,在其漫长的艺术实践里,他们往往比常人更加了解和体悟上述问题。虽然旧问题没有结局,新问题接踵而来,可是,这些夕阳尚红的老人们,一贯以来,就是些童颜鹤发,天真深邃之辈,他们永久的好奇心,是与日月同光而光的。这样一来,他们的谈话就显得有言他人不能言之可贵处。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一个事务的两面,还是一个事务的一面,近来多有争论。一般而言,说传统文化好,和说其有精髓者,是和说文化传统糟糕,两相呼应的。但是这个本来在政治层面上争论的问题,其实是可以涵盖政治文化的。因为文化之大,本来就可以涵盖其子目,如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等。所以,这个大前提不解决,下属问题就无法对应。听听大师之言,或可让人解颐。在这个方面,我们看到的,多是大师们呼吁恢复而非否定传统文化的言论。他们担心的,不是鲁迅先生说的,传统文化皆为"吃人"者,而是担心,如中国人没有文化情结,没有历史感,没有道德涵养,倒是会变得一无是处(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追溯自己在那个年代的遭遇)。
这个问题当然是一个老话题。自十九世纪末叶,就有打倒孔家店和卫孔之争。当然,马列主义一声炮响,孔家店也轰隆一声倒塌了;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我们在前几年看到的中国学者反思那时情景的文章,好像唤起了一场结果是未完成的讨论(中国有多少未完成讨论啊!)那时,王国维为中国文化之殉难,和陈寅恪先生为之所做之悼词,流行一时。那个悼词,是对中国文化之哀悼----多数学人持此看法。也许,过了十来年,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就又对之不得而知了。
是的,陈先生是这样写的----
"敢将私谊哭斯人,文化神州丧一身。越甲未应公独耻,湘累宁与俗同尘。我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赢得大清干净水,年年呜咽说灵均。"
此所谓文化神州丧一身者,就是他对后来辜鸿铭所戏称之民主为民疯的预言(辜将democracy
改为democraze。----见唐振常文《从中西文化冲突看五四之反传统》)。这个陈大师当时的哭泣,是有其回声的。在我们的采访中,许多学者,画家都从自身的角度,来呼应这个上世纪初叶前辈大师的悲歌。
现在无大师乎?
如黄苗子先生和采访者问答中有一段----
问:尼采在上个世纪说过一句话"上帝死了,什么都是可以做的。"我认为现在是这个状况。也就是一旦没有信仰就什么都是可以的,只要行得通。
答: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就有这么一个感觉,以前中国人有信仰,后来信仰马列、毛泽东思想,现在谈不上信仰,这也是文革造成的严重后果。现在文艺界、学术界之所以有这些现象,根就在文化大革命。有一些人则是在极端的信仰之后没有了信仰。
......
问:对,每个人都应该有个底线。上个世纪中国书画出现一批巨匠大师......
答:我曾经有这样一个说法,不知道对不对。齐白石、黄宾虹这批艺术大师是从清末培养出来的,不是民国也不是解放后,当时确实出了一大批各方面的人才,像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梁启超、章太炎、严复等。他们对于国家存亡、文化兴衰、民族前途都有看法、有主张----现代不大能产生这种人物。
问:就是说知识结构和文化基础是不一样的。
答:还有"五四"时期,比如蔡元培、胡适之、徐悲鸿等等。现在不再有这些大师。
问:"五四"以后文化上基本处在全盘西化。鲁迅其实也提倡西化。建国以后"苏联模式",其实也是西化,是一个大西化的概念。会不会有这样一个结论出来:就是这样的一种文化环境或者是政治、社会、经济环境,不利于传统艺术或者是人文成果的培育?
答:也有关系,如果不是当时的气候,还是有一些思想家出来的。钳制得厉害,就万马齐喑了。
问:对!看了《洗澡》,你会感觉到那个时期的气候。
答:最后来个文化大革命。
问:那是中国文化的一场浩劫,也是前所未有的一场浩劫。有很多东西从基础上从根儿上已经给毁掉了,比如中国教育传统。
答:对!"五四"以来蔡元培等那些传统,"五四"时期的治学方法也消失了。"
他又说,
问:刚才谈到鲁迅,鲁迅的文章虽然是白话文,但里头是有典的,所以说典故你不知道,你就理解不了有多精彩,看上去平平常常的一句话,鲁迅这种旧学的底子还是非常之深厚。
答:可是,他反对人家学古文。现在的年轻人看鲁迅的作品就没办法全都看懂。
问:但他自己学得好着呢。
答:对。不通古文,中国文化的门开不了。古文、古书就是打开中国文化之门的钥匙。现在很多人都说有些大学的文科教授水平不行。
黄先生是谈信仰和传统的关系问题。给我们一个提示。
我们现在说,信仰真空,就是这个问题。而接下来的话题应该是,信仰必建立在文化上面。西方文化建立和基督教有关系。他们画坛早期作品多是圣经题材,就可以见得之。而我们的文化,和宗教的关系少一些。但是从分野上看,是以朝代之更迭为转机的。简而言之,如,清末民初的文化哀思,和明末清初的文化哀思,几乎如出一辙。我们记得,那些为陈先生寅恪所迷恋和敬重的遗民文化的写作者们,是怎样为汉文化的失落而痛心疾首。所以,出现在五十年代以后的,关于清代文化研究中,分身于两个朝代的当时的诗人们,就成为陈先生用"柳如是"----这个象征符号所代表的一班人物。(有关于斯,我们的采访也有涉及。)
于是,从民国末年到五十年代的文化变更时期,民国的文化人,是否也同样带有所谓的遗民色彩呢?这个问题,我们没有直接提出,但是,那些生活于上个世纪中叶的人们----正是我们采访的人中的青壮之年龄,他们谈起那时的文化生活,确有另类之心态。
之所以那个时候,文化人没有碰到后来的文化革命的灾祸,是因为一个比较深刻的思想和政治运数。
新旧替代说
既然我们已经涉及到陈先生和王国维,那么,他们关于"自由之思想"的说法(现在对此有很大争议,一说,王,陈为自由主义;一说,他们是一代遗民),应该是可以追溯到自由主义之鼻祖如约翰。穆勒(新译约翰。弥尔)的。笔者新近于琉璃场书市上购得的他的自传。他在自传叙述了我们的被采访者关心的问题(是三十年代世界书局版,翻译资本论的郭大力译)。他如是说----
" 。。。。。。但是这个过渡时代的特征,是旧思想感情已经动摇而新学说又尚未占得优势的时代的特征。在这时候,从事任何精神活动,已抛弃旧信仰,而不能确知所抱思想是否会动摇的人,都热心听新的思想。但这状态必然是暂时的。特殊的思想体系,将纠合大多数人在它周围,组织与这思想体系相适合的社会制度及行动样式,教育则将在无引导的精神过程时,以新信条传授给新时代的人。如是,渐渐的,新信条代替旧信条而取得同一的强制力。这种有害的力是否发挥出来,要看人类这时候会不会自觉,这种力的发挥,将妨害人性的伸张而使其萎缩。"
于是,穆勒结论道----
"《自由论》的教训,于是有最大的价值。也许,《自由论》的教训,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把这种价值保住。"
再于是,我们看到,新的思想,在民国初期,再后来易帜后的初期,都有一个如何看待之,施行之,如何避免,或者更本没有避免穆勒所谓"强制","有害"之结局。从政治,经济角度看,如此;从文化,艺术看,亦如此。在历史和今天中彳亍。彷徨,摸索而最终不惑而知天命,而不逾矩之大师们,是一些不会,或者最终不会,被强制而危害他人者----这种危害,往往不是用传统文化之杰作,而是所谓的新东西,其实是膺品危害之。
周汝昌先生这样看待这种所谓的新作品,老人家说道----
"一流人物二流堂"
在这些遗世独立的艺术家群落中,在这些"一流人物二流堂"中的一流人物,(也涵盖"堂"外之杰出者)身上,我们得以看到由回忆和向往引发的一系列真知卓见;配合他们发表的诗,书,画作品,让我们的心灵得洗礼,得享受。凡是文化得以发展,得以成就的时代,都有一个或几个团体,在其中起到一个支撑作用,古今中外概莫如此。苗子的著作《画坛师友录》一书就再现了这些文艺人的历史画面。曹鹏先生在本刊撰文,也论及此状。
而刚刚谈到的约翰。穆勒,也有他的社交圈子----人们现在叫这个圈子为公共领域或者公共空间。那些为后人瞩目的作家如托克维尔,卡莱尔,孔德,克勒律治和约翰。穆勒的父亲老穆勒等,都是其中之人物。
我们不知道这个时代是否也是一种旧死新未生的时代。但是,在这个圈子里,我们确实看到了活跃在旧时代的艺术家们的生活脸谱和思想花朵。记得有一位被采访者谈起贝多芬的艺术。是的,贝多芬是跨时代的。他是永远被演奏,被演绎,被试验的。我们的历史遗产,在一个新的接受者那里,应该是历史和今天,今天和未来同在。
关于美的课题
这个哲学式的命题是否脱离了我们关心的艺术事件,艺术人物呢?我想没有脱离。
之所以将某种哲学,其实是美学,融入我们的艺术,是因为我们采访的大师,在谈论艺术,书法和绘画的时候,口径一致地宣称,艺术不能没有底蕴深厚的思想积淀;这个思想积淀,是其创作和鉴赏艺术的前提。虽然,文以载道,或者艺以载道之道,在今天,其内涵何在,人们争论不休;人们也许要说,像西方现代艺术家颠覆古代艺术家的创作意旨一样,也许,人们,艺术家们,会像杜桑一样咒骂且抛弃美和崇高。虽然杜桑是极端的反惟美主义者,但是,西方艺术之创新,的确是一个本质的创新----当我们看到,前如毕加索,后如玛格丽特和艾舍尔的作品时,美的范畴和历史之崇高的介定,的确被打破了,跨越了。他们,玛和艾们,的确走出了他们前辈的柩穴,而真的做到:走向正,负两面以外的新世界。这是西方艺术和艺术家提示给我们的范本。如果我们走在真正创新的台阶上,那么,以不可取代之新,来融合不可取代之旧,就会有新,旧合一的新结构出现;反之,新,旧,就是不可融合,互相对峙的;新,不成器为新,旧,永远失之为旧。
情结中西文化
这是问题的一个着眼点;另一点是,我们如何看待西方绘画乃至西方思想作用于中国文化。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其中,像吴冠中,熊秉明,乃至潘天寿,林风眠诸公,都是受益法国绘画营养的大画家。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如何西学中用,中学西法之问题。像熊先生,他就将似乎拟古不变的中国书画艺术,变成了一个新事务。在其居室大堂中,就亲自手书一副横写的新诗横幅,以示创新。依笔者拙见,作为书画的中国艺术----周汝昌先生说,就连大英博物馆馆长,也拿他无可如何----倒是和西方音乐中的奏鸣曲法有成就上的雷同。这是指构思上的雷同。其快慢,轻重,侧重与省略,乃至整体的呼应等,取法很是相似的----这一无声(胜有声)之艺术,不是在现实一个架构立体的追求吗?
至于同样泼墨作画的现代派画家波洛克,当他在画布上泼洒油彩,而形同舞蹈的时候,的确,不能不说也有中国人舞字成墨之艺术。
哲学大师兼书画家饶宗颐先生,是熟谙西学的。他其实不但懂得西洋,还是和著名学者如季老季羡林,金老金克木一样,也懂得东洋之术。在我们的采访中,饶先生对于印度等国家的文化娓娓道来,让人"听"而观止。他说道----
问:钱钟书也受他父亲影响很大,他算是真正有家学的。您后来在香港曾经和一个使馆的秘书学习梵文。
答:哦,巴郎基吧,他是普库那人,是印度驻香港的一等秘书,以后他做过韩国的大使,他现在还在。他原来在中国留学的,是唐兰的学生。我跟他交换的,我教他《说文解字》,他教我梵文。
问:哦,那你们基本上是对等的。
答:我代价很高。他的父亲是普纳大学的一个伟大的教授,后来我到印度也跟他父亲念过,父子都是我的老师。
问:那您当时跟他交换有多长时间,有一年?
答:大概有两三年的时间。
问:这也是很大的一件事情了,一个浩大的工程。
答:一个礼拜一次,我们住得很近,每次他到我的家里来,他告诉我很多印度的事情。
问:有很多人都对梵文很感兴趣,有一位老先生叫朱季海,也是无锡国专的,学问非常好,几个月前我还见到他。
又说道----
问:您好像对梵文在内的好多字母都研究过。
答:都在研究。
问:希特勒的那个"万(符号)"字。
答:我有一篇文章谈到过,印度叫"所斯卡"。
问:是从梵文来的?
答:不止,这个早得很。印度文到处都是所斯卡,像我们的"福禄",是表示吉利的。现在我研究西亚史,就是古代的伊拉克文明。
问:古代伊拉克就是巴比伦文明吧?
答:对,那个时候的苏美尔文化也有所斯卡,一直到中国来。你可以看一下我这本书,同书法有关系。
问:对,陶文肯定是跟书法有关系的。
答:我把中国所有的陶文列在一起,同西洋的东西进行比较,这个是有开创性的。
形而上问题
最有趣的是,饶先生与曹先生和谈到了如何理解形而上问题。请看一段短暂的对话----
问:钱钟联先生对您的诗词评价很高的。
答:他给我吹得很高,他说我的诗超过陈寅老,但我不敢当。
问:但是陈寅恪的诗并不太高。
答:他是学晚唐的,他的境界有点倔,这跟他的身世有关。我的词他也批过,他说我是现代主义,因为我把很多现代外国人的思想用在词里头,我读过很多外国人的东西。因为我提倡一个叫做"metaphysics词",
metaphysics的意思是"形而上","形而上的词"是我的主张,这是我的词中最特别的,可以说是讲哲学、讲思想的。
问:在英国是叫"玄学诗"。
答:就是"玄学诗"。这个东西是新开拓的,我希望人家可以跟着走。
问:玄学诗在英国是很有影响的。
答:它同哲学是分不开的。
他们谈到的形而上问题,是时下引起许多学人关注的问题。笔者有意将此话题扩展若许.也许会让读者中人一起讨论。因为,要谈论这个问题,还要继续将其问答看完。在采访的结尾,饶老回答了一个同样和形而上有关的问题----
问:在文学艺术里有一个概念叫"不朽",那么对死亡学和艺术的关系您是怎么看的呢?
答:中国人有三不朽:"立言,立德,立功",艺术主要就是"立言",但这个宗教意味太少。中国人的宗教感是比较缺乏的。
问:对。在艺术这块,很多人都说"艺术是不朽的"。
答:西洋的艺术和文学都是从宗教里生出来的,这是和我们中国最大的不同。
问:但是从《诗经》往前,我们的艺术也是从宗教里生出来的。
答:也有。
问:有人说文字也是从宗教里生出来的。
答:当然。
于是的,这个没有展开的问题,一方面,说明了问答二者涉及思考之深,也说明,艺术涵养应该是和思想的深度相关联,尤其是牵涉到终极关怀的时候。
关于文字是从宗教里产生的说法,涵盖了中西方学者的世界观。这个观点就是,文字是神的创造。神创造文字这个符号,和神本身创造的世界有距离,还是很远很大的距离。我们在德里达的文章里对此早有领教。他引用了三位学者的话来解释这个神秘的现象----
拉比*埃利泽说:"如果所有的大海都盛满墨水,所有的池塘都栽满芦苇;如果天空和大地都是羊皮纸;如果所有的人都在实践书写的艺术,那也不会穷尽我所掌握的'摩西五书'。差不多就像在大海里蘸上一笔,只会弄出一点儿水,上面的做法不会使摩西五书减少什么。7加利略:"它(自然之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
在休谟的《人类理解论》一书里,德米亚以自然宗教的名义,这样说道:"这一卷有关自然的论述,包含着大量无法解释之谜,它远远超过可理解的论证或思辩。"
邦涅:"对我来讲,可以假定,地球是上帝赋予的理智的一部分。它远远高于我们的作品,供我们阅读。这里,人们可以深入钻研能显现上帝超人智慧的各种名目繁多的事物。这看起来更富有哲学意味。"(见德里达《书本的终结与文字的开始》)
他的意思很明显。上帝创造了一个文本圣经。
我们在圣经里读到的文字,是这个世界(的真理),又不是这个世界(是否是真理呢?)简单来说,基督教历史上的反偶像运动,是坚持基督无法成像的,但是,西方的美术史难道不是一部耶稣形象的历史吗?其实,中国也有伏羲造字,苍頡造字一说:"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謂之河图;又"苍頡为帝,南巡狩,发阳虛之山,临于无扈洛洞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中国人没有明确讲上帝创造文字符号,以领导其思想和信仰潮流,而是将形而上,下,一贯以通,说是天人合一。如果人要涉及天,道问题,则大言不辩,大象无形也!
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就此打住。
作者:刘自立,纵览中国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二月
(1673)
-
▼
2月 05
(51)
- 美国逼台湾吞下含瘦肉精牛肉
- 张伦:大陆人看台湾大选 渴望而沮丧
- 舆论指俄中否决安理会决议案将鼓励阿萨德政权扩大镇压
- 周舵:什么样的民主才是好东西
- 中国代表团访利比亚盼分一杯羹
- 港版蝗虫广告词掀内地网民忍够体创作热潮
- 中国禁止航空公司参与欧盟碳交易
- 温家宝:乡村选举公开公正
- 德中互信加强 人权问题棘手
- 脸书能否进中国?分析人士:除非它准备下跪
- 节后用工荒-中国半截子城市化的担忧
- 中国反对制裁叙利亚 专制政权同病相怜?
- 中共“嚴打”還沒結束
- 中央決定由吳法憲牵头組成軍委辦事組
- 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在安理会8次使用否决权
- 叙利亚驻多国使馆遭袭 中俄被谴“助纣为虐”
- 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如何做出?
- CCTV走向世界?
- 欧洲玩具制造商渐撤亚洲生产点
- 王立军"调职"背后的玄机
- 台湾选战背后的宗教统战阴影
- 動蕩的中國,危險的年代
- 鹿心社当选为江西省省长
- 我父親周宇馳爲何離開空軍司令員劉亞樓
- 廣東的地方主義問題上升為“敵我矛盾”
- 竊國與愛國都不成立,誤國並非袁世凱一人
- 林彪累垮上廬山,賀子珍意外來探望
- 毛澤東第一次去莫斯科,火車上帶大批白菜蘿蔔
- 读“历史的未来”,看福山的困惑和期待
- 薛蛮子:中国商人永远是政治奴隶
- 人,岁月,艺术----读《大师访谈录》
- 金正男说——《父亲金正日与我:金正男独家告白》摘评
- 默克尔对中国行感到满意
- 徐友渔:关怀现实怎么就成了江湖学者?
- 中国新战略瞄准北极矿藏 与丹麦关系升温
- 2012年2月4日《明鏡郵報》
- 明鏡網熱點排行榜(2012年2月4日)
- 2012年2月4日《歷史日報》
- 加強財富監管能遏止中國老闆移民?
- 能改善經濟的就是好領袖
- 珠三角缺工 倒逼產業升級
- 陳沖財經內閣迎擊歐債危機
- 香港焦慮症候群陸港之爭風暴背後
- 诺委会真要收回刘晓波奥巴马的和平奖?
- CCTV走向世界?
- 新内阁上任 美国牛肉来势汹汹
- 中、俄否决安理会制止叙利亚暴力镇压决议案
- 中國特色的“禮儀之邦” 誰用萬元利市封
- 台新內閣馬顯鴻圖 香港新特首有此能耐嗎?
- 大陸鐵道部成貸款大戶 銀行心驚
- 重獎斃匪警員 鼓勵殺良冒功
-
▼
2月 05
(51)
-
▼
二月
(1673)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编辑按语:本网刊专栏作家夏明的新著《政治维纳斯:从一无所有到中国民主》2012年1月16日在香港出版上市。本文是该书的一章,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中共总书记的智慧 前 中国国务院总理和中共总书记赵紫阳为当代中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中共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先后担...
-
南海爭議方興未艾,釣魚台問題相持不下;由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海上軍事演習正在進行。這場演習的規模為史上最大,共有二十二國參加,為期五周,計動員四十二艘艦艇、六艘潛艇,超過二百架飛機以及二萬五千名軍人。 軍演本來的目的,是要測試美國和亞太盟國間的作戰協同能力;但這次演習包山包海,...
-
朝鮮:最隱秘國家的互聯網 莫言領取文學獎 場外中國藝術家裸奔抗議 歐盟領和平獎 批敘利亞 三星勢強 主導南韓選舉 南韓大選辯論 改革財閥成焦點 薦讀法大革命書 王岐山意味深長 禮失求諸野 反腐靠網絡 談法治應由釋放劉霞開始 文...
-
《大事件》記者柯宇倩/熱鬧的台灣大選落幕,馬英九將繼續執政 4 年,台灣民眾既不需擔心政黨輪替期間可能產生的動盪,也不需憂慮蔡英文上台後台海關係可能倒退,但台灣國立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所長范世平在接受《大事件》採訪時指出,未來 4 年兩岸關係恐怕也不如外界所想的“會越來越好”,兩...
-
因为六四后的报告文学《中国底层访谈录》获得欧洲最重要的波兰卡普钦斯基报道文学奖的廖亦武先生强调,一个作家,为中国底层的每一个人的人权和自由发出呼吁和支持,是他最根本的责任。以下是RFA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 以二零零七年去世的波兰文学家卡普钦斯基命名的波兰报道...
-
成都中级法院宣判王立军十五年徒刑,该案审判是否公正公平,以及对原中共政治局委员薄熙来有什么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 石山:原重庆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王立军的案件,成都法院以四个罪判他十五年徒刑。姜维平先生请先说一下,您觉得这个判刑轻还是重,是否公平? 姜维平:依据...
-
剛剛出版的明鏡月刊,披露了中共內定薄熙來三宗大罪。明天,台灣新成立的領袖出版社則出版 《中國式政變》 一書,用三十六萬字篇幅詳述了這次重慶政變內幕。 明鏡月刊在半個月前,即從多個管道得到中共對政治局委員薄熙來內定的三宗大罪,但在黨內引起爭議。 據明鏡新聞網所知,這...
-
《新史記》姚監復 記錄 著名改革家、思想家杜潤生,中共最資深的農村問題專家之一,曾擔任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之父”,從1982年到1986年連續5年 參與和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個“中央一號文件”推動農村改革。杜潤生將迎來百歲壽辰,現將2005年...
-
習近平在18大上台之後,即刻開始了所謂的後胡溫時代。從大陸的各方反應來看,還是正面資訊居多。習近平率領新常委參觀國家博物館的《復興之路》圖片展覽,高調楬櫫中華民族復興之路,被輿論解讀為是超出了胡溫時代標榜走延安井岡山之路的一黨歷史之狹隘,在一個更寬廣的層面,來推動中國的改革和民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