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来被免职后,对于此事动态,中共当局一直秘而不宣,其后与之相关的人员也有多人相继失踪,中国学者陈子明撰文认为,党内路线不同可以置于公共空间进行讨论,而不能任由寡头来决定中国命运。
陈子明
在3月14日记者会上向温家宝总理询问王立军事件的路透社记者储百亮最近告诉笔者,他在重庆采访时发现,多数被采访者对于薄熙来被免职表示怀疑和不理解,只有少数被采访者赞成中央免除薄熙来重庆市委书记职务的决策。这个事实很耐人寻味。
从温家宝答记者问可以看出,薄熙来被免职不仅仅是因为对王立军事件负有领导责任,或者是因为一般的贪污腐化问题,而主要是因为政治路线的问题。中共最高层认为,薄熙来在重庆进而试图在全国推行"文革路线",背离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才会以雷霆手段将薄熙来免职。然而,有很多重庆市民却完全不能理解中央最高层的良苦用心。这说明用"文革手段"来清除"文革路线",并不能赢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3月14日以后,身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薄熙来就失踪了。与此同时,与薄熙来有牵连的大连商人徐明等一批人也失踪了。到3月底,反对薄熙来路线的公共知识分子张鸣在搜狐等四个网站上的微博又失踪了。这一系列的失踪,令左右翼的知识分子和民众大哗。
解决政治路线问题,要靠争论,靠民主机制;而不能靠失踪,靠专政手段。温家宝提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路线,我们看看这个路线是怎么来的。叶剑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体现了我们党内的民主,西单民主墙体现了社会上的民主,这些民主精神都要发扬,我们要在全党、全国造成真正民主的空气,使广大干部群众精神振奋、心情舒畅。"在1978年12月,有大批的人(包括四五运动参加者和文革中被打倒的老干部)被释放,而没有人失踪。正是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党内大争论和西单民主墙上的社会大争论,结出了"改革开放"的果实。
1992年邓小平南巡以后,当局把"不争论"当作一个法宝。这实际上是把"邓小平理论"放在文革时期"毛泽东思想"的钦定位置上,不允许有任何的质疑。舆论一律的"文革手段"以新的方式得以延续,区别仅在于,"专政右派"取代了"专政左派"的统治地位。二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不争论"已经沦为权贵资本主义的保护伞。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它的劣根性和危害性愈来愈显现出来。2012年的中国,就像1978年的中国,正处在选择政治路线的一个关键时刻。需要的是是更多的民主(包括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更多的争论(包括左右翼之间的争论和左右翼内部的争论);而不是更多的失踪,从而导致民众的鸦雀无声,任由少数寡头来决定中国的命运。
作者:陈子明
责编:吴雨
作者简介:陈子明,1952年生人,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和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中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民主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曾任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民办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周报》总经理。多次因参与民主运动系狱。
德国之声
1 条评论:
最好他们别留骨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