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要求政府公开对多氯联苯污染物的调查结果,但是遭到拒绝。
他们要求政府公开对8个重点省份非电力行业含多氯联苯电力设备及其废弃物清单调查结果。
《斯德哥尔摩公约》承诺削减和控制包括多氯联苯、滴滴涕等十几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中国是该公约的首批缔约国。
大规模商业用途多氯联苯的生产始于1929年。多氯联苯替代了更为易燃、稳定性较差而且更笨重的产品,因此在市场上深受欢迎。
这类新型化学品促进了更为微小、轻便,且更安全的电气设备的生产。
到20世纪60年代,多氯联苯成为了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被认为对动物和人类造成危害。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表示,由于认识不足和管理不当,工人在修理电容器的过程中曾暴露于高浓度的多氯联苯,而电容器的随意丢弃和处置也导致这种污染物大量泄露进入周边环境。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还指出,中国含多氯联苯电容器的管理情况堪忧,对周边环境与居民健康带来隐患。
该组织说,他们之所以要求政府公开这方面信息,是因为他们发现在中国出现了多氯联苯污染致病的情况。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成立于2009年4月,同年11月注册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BB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