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高調亮相博鰲論壇,當天《新聞聯播》居然一連播出他五條新聞。這當中,多是李禮節性會見外國首腦,而最重要的一場會見,則是會見台灣候任副總統吳敦義。
吳 敦義是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的名義,出任代表團名譽團長,並率團出席博鰲論壇。這個名頭,是拿來避免外人褒貶是非,避免兩岸領導坐在一起出現政治 語境的尷尬,其實沒有實質意義。外間看重的,是李克強是未來中國大陸總理的不二人選,而吳敦義則是台灣的候任副總統,他們的會面,以及會談所能取得的結 果,代表着兩岸新一代領導對未來四年兩岸關係走勢的設計和勾勒。
對於北京來說,博鰲論壇推出李吳會,還有着另一層考慮,即李克強作為未來總理的繼任人選,必須適時隆重地被推向國際舞台亮相,以讓世人了解並熟悉。有傳聞說,中共十八大有可能提前至九月份召開,四月舉行的博鰲論壇距離此日期還有五個月,從預熱時間來說,長短恰好合適。
李克強上次亮相香港,是他首次介入港澳事務;此次主禮博鰲論壇,則意味着他開始介入外交和台灣事務。他在論壇上的主旨演講,應該被視為對未來五年中國發展大計的總體闡述。在這些前提下,《新聞聯播》連播五條他的新聞,其實就是在渲染造勢。
從台灣方面來說,吳敦義本身的身份就很敏感,行前又被馬英九召到跟前叮囑一番,顯見藍營對於李吳會充滿期待的同時,更加看重的是未來四年,在和對岸領導人互動過程中,如何進一步打開台灣活動空間,以及促使兩岸經合進一步展開的願景能否實現。
從歷史傳承角度講,二○○八年蕭萬長出席博鰲論壇時是候任副總統,他最終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的身份與會。這些雖與現在的吳敦義有些許差別,但大體上仍保持了一致性。有意思的是,吳敦義能前往博鰲,恰是老蕭全力舉薦的結果。
吳 敦義在此次會面中拋出「求同存異,兩岸和平,講信修睦,民生為先」十六個字,相比四年前蕭萬長當着胡錦濤面所說的「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 贏」,其中反映的兩岸情勢已不可同日而語。只是,在大陸官方媒體文稿中,吳敦義的十六個字卻渾然不見,這意味着甚麼?值得進一步觀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