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9日星期三

中國援歐債條件不易實現

《中國時報》

本月中旬,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北京召開的中歐峰會上,再次重申中國會考慮透過「歐洲金融穩定基金」與「歐洲穩定機制」,參與解決歐債危機。這已是溫家寶繼去年6月訪歐及本月初德國總理梅克爾來訪之後,第3次公開表態願意幫助歐債國家度過難關。只不過,北京官方迄今未交待具體的援助方式。

 歐盟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也是中國引進技術與投資的主要地區。歐債危機已經衝擊到中國部分產業的產能,歐元貶值也影響中國輸歐產品的價格優勢,中國自然不會坐視歐債危機殃及自身。誠如溫家寶所言,中國幫助歐債國家,是為了穩定歐元的價位。

 中國內部雖不乏反對援助歐債的輿論,但站在全球戰略布局的角度,北京高層顯然已達成援歐的共識。問題僅在於,歐盟回饋中國所提附帶條件的深度,可能決定北京援助歐債國家的廣度。

 中國面對歐債危機可謂「進可攻,退可守」,除了在意投資風險與效益回收,難免也有戰略考量。在去年9月達沃斯經濟論壇會議上,溫家寶就表示中國願意擴大對歐投資,但也希望歐盟能「大膽地以戰略眼光看待中歐關係」,暗喻歐盟應該承認中國享有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本月初德國總理訪問北京期間,《中國日報》的評論更加明確指出,歐盟若想促成中方援助歐債危機,應該先解除對中國的軍售禁令。

 依照世貿組織規定,2016年中國可以自動取得市場經濟地位,但對北京而言,市場經濟地位及解除軍售禁令是檢視歐盟推動中歐戰略夥伴關係的誠意,既有助於正面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營造外貿發展的有利環境,更能傳達中歐聯合制衡美國單極霸權的戰略意涵。

 美國國會關切中國對歐紓困的承諾是否附帶條件,歐盟輿論亦不乏要警惕中國意圖的呼聲。其實,中國為援歐而開出特定條件,無可厚非,它是國際貿易往來常見的現象。只是,市場經濟地位與軍售解禁需要複雜而嚴謹的專業評估,也必須歷經歐盟27國一致決的程序。中國現階段似仍未滿足歐盟評量市場經濟地位的若干要件,如貨幣自由兌換、勞資進行工資談判或政府控制企業生產,至於解除武器禁令還涉及歐盟修訂武器出口「行為準則」的爭議及美國的核心利益,短期內很難解決。

 歐盟去年曾婉拒北京提出援助歐債危機的3項條件(另一項是支持中國擴大在IMF的權力),日前中歐峰會後發布的「聯合新聞公報」也僅強調,迅速全面解決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具特殊重要意義」,顯示北京此刻藉歐債議題化解雙方存在已久的分歧,難度依然很高。

 理論上,歐盟藉支持人民幣享有國際貨幣基金會的「特別提款權」,來積極爭取北京大力援助歐債,最簡單而有效。

 事實是,中國在國際金融組織的權力擴增,就代表歐美的影響力下降,進而打亂美元和歐元獨占的全球金融市場,美國必然反對,德英等大國也不會支持。剛結束的G20會議,對IMF援歐之議,也非常保留,並未達成最後決議。

 北京援歐最保險的方式,還是透過IMF間接援助歐債國家,此舉可以減少中國購買歐債所承擔的風險,同時提升中國在IMF和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地位,但國際社會對是否透過IMF援歐尚無定論,不確定性還很高。至於援歐附帶條件的政治盤算,恐須經中歐關係長期的磨合,才可能實現。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