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9日星期三

習近平出訪的得與失

台灣《蘋果日報》

結束了對美國、愛爾蘭和土耳其的訪問,中國未來的領導人習近平返回北京已經數日。循著中共過去的慣例,這次習近平出訪,早就已經定調是「認識之旅」,也就是說,希望通過這次外交活動,讓西方世界,主要是美國,能夠認識習近平。那麼,這個目的達到了嗎?我認為,習近平的出訪有得有失。

先說得的部分,這就是習近平成功地在中共高級領導人的形象問題上,與前任胡錦濤做出了區隔。有人對比說,跟胡錦濤相比,習近平至少會笑。這是很形象的說法。當年胡錦濤剛接班的時候,西方問:who’s who?現在胡錦濤即將下台,我想西方的那個問題依舊沒有答案,因為胡錦濤不苟言笑,完全令人摸不透他內心的想法。起初,外界還以為這是胡錦濤作為中國政治的大內高手的沉穩內斂,現在卻發現摸不透他的想法,很可能是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想法。

謹小慎微缺乏自信

而習近平這次表現出了與胡錦濤不同的形象,他願意表達個人看法,據說還向美國副總統拜登詳細了解美國的制度設計,在人權問題上表現得也比較靈活,甚至說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樣的儘管不知所云,但是至少算是新鮮陳述的話來。到了愛爾蘭,顯然比美國輕鬆,他還下場亮了一手足球功夫,這使得習近平就個人形象而言,算是得到了西方國家的好感。這對於他以後扮演一個大國領袖的角色來說,算是一次成功的預演。

至於失的部分,我認為主要是暴露了他缺乏自信的一面。這次習近平訪美,儘管想方設法貼近美國民眾,但是對兩類人卻避而遠之,一是媒體,一是華人。以往中國國家領導人來美國,都會安排一些與美國主流媒體的會面,發表自己的看法,但是這次習近平的行程中這樣的活動很少。另一方面,他也不太肯跟華人互動。他在洛杉磯參加僑界舉行的晚宴,兩個小時居然就一動不動地坐在主席上,完全不下來跟花了不少錢來跟他吃飯的華人祝酒寒暄。對媒體和華人避而遠之,顯然是他的謹慎之處,避免言多必失的情況發生,但是這也暴露出:第一,他對自己還是缺乏自信;第二,他對中國事務還沒有完全掌握發言權。之前有傳言,說習近平和李克強已經提前接班,在一些重大事務上開始做自己的決策,從他這次出訪的表現看,應當不是實情,否則他就不會這麼謹小慎微。
他這樣的謹慎,實際上有損他出訪的意義。因為通過這次出訪,西方算是看到了習近平這個人的形象,他的五官,他的口音,但是還是沒能認識到他的內心想法。他交了一些朋友,但是這些朋友恐怕對他還是需要更多的認識。

作者王丹為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客座助理教授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