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9日星期四

蘇貞昌可以做到的三個超越

王健壯

 「超越」是蘇貞昌的招牌口號,但這個口號喊了兩年仍是一句口號;民進黨中央完成權力結構改組後,蘇貞昌又喊出「前進吧,台灣」的口號,但問題是:沒有超越的民進黨,哪來前進的台灣?

 蘇貞昌接任黨主席近兩個月來,因忙於擺平黨內派系利益,言行表現至今毫無超越意義可言,再加上他對黨籍立委霸占議場五天四夜的作為高度肯定,以及他對身陷貪瀆風暴的國民黨,祇有類似名嘴那樣的膝反射回應,讓許多人擔心他會把民進黨帶回倒退而非超越的路線。

 民進黨成立於解嚴之前,但即使解嚴已過二十五年,民進黨至今在政黨定位上仍然不改抗爭型政黨本色,在朝野關係上也仍然受制於戒嚴時期統治與被統治者的權力關係,在兩岸政策上更擺脫不掉冷戰思維的束縛;民進黨若要轉型,蘇貞昌就必須拿出行動帶領民進黨超越這三項轉型障礙。

 政黨轉型雖然說易行難,但如果黨的領導人有轉型的強烈意志,也拿得出轉型的具體藍圖,再困難的轉型也有逐步完成的可能。蔡英文任黨主席時雖有轉型之心,但因選舉年年不斷,轉型終告落空;而未來兩年並無選舉,蘇貞昌如果想證明他能超越蔡英文,唯一檢驗標準就看他能否帶領民進黨超越民進黨。

 他該做的第一個超越是:組成台灣政黨史上第一個影子政府。台灣雖非內閣制國家,但民進黨成立影子政府卻具有多重功能:其一,可以藉此改變政黨的角色定位;其二,可以整合黨中央、國會黨團與民間智庫的問政資源;其三,影子政府與執政黨政府的形式對等關係,可以形成政治壓力;其四,影子政府可以取得政策話語權,也能有影響政策的決策權;其五,影子政府可以表現再執政的決心,也可以贏得民眾的期待。

 他該做的第二個超越是:讓朝野關係正常化。台灣朝野關係可能是全球政黨史上最不具正常化關係的一個例證,所謂政黨互動祇表現於政黨在國會的交鋒,除此即再無其他制度化關係。但沒有制度化政黨關係的政黨政治,不但是不完全的政黨政治,也是假的政黨政治;蔡英文雖曾主張政黨和解,馬英九也多次邀請朝野對話,但最後都不了了之,朝野領導人始終緣慳一面,制度化政黨關係的建立更遙不可及。

 蘇貞昌在完成黨的權力改組後應該主動出擊,邀請馬英九進行政黨協商,並在首次協商時提出建立制度化朝野關係的方案,其中可以包括府院應針對重大政策建立不定期向反對黨簡報並諮詢的憲政慣例等等;更重要的是,民進黨千萬別再有會面即是背書或者被摸頭的錯誤認知,否則哪天改朝換代,民進黨也要飽受非正常化朝野關係之害。

 蘇貞昌該做的第三個超越是:建立民進黨與共產黨的正常化關係。冷戰雖已結束二十多年,但民進黨迄今仍是全球僅存的冷戰政黨,始終不改仇共懼共的冷戰思維,以至於在這幾年的兩岸變局中喪失了話語權與決策參與權,祇能扮演局外人的角色。

 但任何人都知道,如果兩岸關係被國民黨壟斷,其結果不僅對民進黨不利,對台灣更不利,民進黨與其在局外擔憂國共聯手可能有所圖謀,何不主動介入賽局發揮監督制衡作用?不上場就沒角色,這是常識,擋不住就加入,這也是賽局常識,但顯然民進黨這幾年連這點常識都不懂。

 更何況,民共兩黨關係的正常化,並不代表民進黨非要從此盡棄原則理想於不顧,以投共產黨之所好,民共關係應該正常化的動機很簡單:冷戰思維已不符現實需要,正常化的目的也祇有一個:不能讓國共兩黨壟斷兩岸關係發展。蘇貞昌除了應提出新的兩岸論述外,也應在首次朝野協商時提出參與兩岸決策的要求。

 蘇貞昌未來兩年可以因憚於改革可能引發反彈,而一仍舊制舊思維;也可以因懼於派系共治壓力而處處妥協,以至於最後一無作為;當然,他也可以下定決心在兩年內完成三個超越,結局如何繫乎他一念之間,也繫於他是否能夠體認:這三個超越不僅是現實的政治問題,更是未來的歷史問題。

 (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