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7日星期六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參選人唐英年:讓香港人住房有靈魂

亞洲週刊

江迅
唐英年認為香港第三產業有國際水平,可以在粵港合作、深圳前海發展中發揮作用;抨擊「八萬五」政策下的天水圍不配套,「環境冷冰冰的,缺少靈魂」,因此規劃時要讓住房有靈魂。


灣仔萬通大廈六樓,唐英年競選辦公室。元月二日下午三點。窗明几淨的會議室,記者坐等唐英年。一分鐘不差,他準時走進會議室。五十九歲的唐英年,露出招牌「唐式」笑容,深深彎腰,緊緊握手,相當用勁,左右擺擺,顯示熱誠而隨和。這一招,讓人想起日本首相野田佳彥,他的問候動作,是他為人的一個標誌:一雙厚實的手緊緊握住對方的手,而後擺一擺,他深深彎下腰,似乎要讓對方看見自己的後腦勺。政治人物的一舉手一投足,都顯現其心理狀態,傳遞某種政治信息。政要們的一些個人特徵,如果不仔細觀察,就不容易被人發現。以下是專訪內容:

當下,香港傳媒也好,你每天發表的談話也好,談到特首候選人的競選理念,幾乎都集中在香港的治理上,很少談及內地和台灣。香港地位特殊,特首也就有「特殊」要求,處理好與內地、與台灣的關係,你一旦當選,香港與內地、與台灣還需要有哪些方面的突破?在你政務司長任期內,深圳前海、環珠灣區、落馬洲河套區、十二五規劃,似乎都舉步遲疑,甚至喪失了諸多良機,對此,你如何評論?

前海的發展其實是最近的事,大概是兩年前。我是支持前海發展的。我記得有一次去深圳訪問,(時任深圳市委書記)劉玉浦親自提出發展前海,我立即回應,並設立專家小組。我們研究用什麼模式合作發展前海。香港服務業必須向高端發展。深圳也想發展服務業,他們明白雙方合作,便如虎添翼。

深圳前海合作開發,主要障礙在哪兒?

我們帶過一批企業家去前海考察,了解當地的情況。前海要真正發展,其實是一些法規和制度上的問題,如何真正做到特區中的特區,以吸引香港投資者。投資者很簡單,是很實在的。他們會問,有什麼優惠政策吸引我?前海比深圳其他地區、東莞、廣州,究竟有什麼優勢,目前還沒有頒布具體政策,因為還有待國務院通過。投資者會考慮稅制、土地政策、國民待遇,因為香港在深圳、東莞、廣州那些地方會被當作外資,在前海,香港企業就希望爭取更多政策。我離開政府的時候,我們就是在討論這些方面的問題。我相信要等到比較具體的政策出台,企業一直在看何時才會推出一些實實在在的優惠政策,這不能責怪他們,這是個實事求是的商業社會。

在你當司長的那幾年,政府在這方面下的功夫似乎還不夠,廣東、深圳還比較熱,而香港已經冷了下來,能如此評估嗎?

不能這麼說。前海開發是我們熱忱關注的。那一次,我們帶去的好多家企業,對前海都興趣頗濃。當時,大家都有一個疑問,政策上有什麼優惠。商界是講實在的東西的。前總理朱鎔基講過一句說話,扎扎實實,埋頭苦幹,不颳風浪。這是他九四年時說的。香港商界就是這樣,做事扎實,懂得比較政策。

很多企業在內地已經有經驗了。就拿我自家的企業來講,一九七八年就已開始在內地投資,開了好多家合資企業。所以不管是吸引我自家的企業或者其他企業去前海落戶,都會作一番比較,前海比上海好在哪裏,比東莞、廣州有什麼優勢。特區政府可以拖住大家的手一起去前海,希望能和深圳市政府一起聯手,將前海推介給企業,當然最終的決定,還是企業定奪。

前不久,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來香港,帶來三十六條政策,即三十六項大禮。但當時港大事件令這些大禮的報道和落實受到衝擊。比如,有一項大禮是內地六十三所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這是多利好的消息,但香港都沒什麼反應。你怎麼看這一現象?

我覺得很可惜。李克強副總理訪港的重點,正是落實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作為政務司司長,我率領其他政策局一起去同發改委討論,香港如何參與落實「十二五」專章的內容。討論了幾年,香港才在「十二五規劃」中有了白紙黑字的這一專章,很不容易。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十二五」專章,明確支持香港作為航運和貿易中心的地位,支持香港發展更多優勢產業。粵港合作也是重點之一。所以從各方面條件來看,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遇。

怎麼理解你說的機遇?

這個機遇就是國家將會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而香港的第三產業是有國際水平的,內地也有發展第三產業的需求,所以我們是處在一個黃金時期。三十年前內地大力發展第二產業的時候,香港有條件為內地提供所需。這一次,因為港大的保安事件,而讓這三十六條政策的優勢一時沒能彰顯,是可惜了。但這並沒有減緩特區政府落實這三十六條政策的工作,在我離開政府之前,幾個部門都在討論如何落實而發揮香港特有的優勢。二零一二年新的行政長官上任後,他需要籌劃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香港部分了,到時就需要給內地看到,香港參與「十二五」規劃的成果,能給內地帶來什麼,如何做到「共進共贏」,由此才可以進一步去籌劃第十三個五年計劃。

如果你是新特首,香港與台灣的互動,有什麼新思維?

香港與台灣、澳門都是一家人,但一家人裏面,香港與台灣民間領域的發展很不錯,很多民間組織有網絡,企業、經貿都有網絡。香港也有一個很好的經貿平台,讓台灣投資者經香港投資內地。在陳水扁執政時期,台灣失去了很多來自香港的機遇。馬英九執政台灣後,內地同台灣的關係密切了,但香港仍不失繼續成為投資、經貿的橋樑。我相信未來台灣與內地會越走越近,特別是經貿方面。國家的統一是所有中華兒女都想見到的,港台關係會在民間、在政府間都有發展空間。

如果你當選特首,而馬英九在一月總統大選中再度當選,你會邀請他來香港訪問嗎?

我會歡迎他來。

最近有傳言說,香港紅酒免稅的政策,你事先曾向某些財團透露,有這回事嗎?

完全沒有這回事。我每制定一個政策,都會先問自己,能否創造就業機會,首先考慮的是民眾就業。紅酒免稅後的兩年時間,就已創造了至少五千個就業機會。對香港來講,這是一個很可觀的數字。我們也成功地成為全球紅酒最大的拍賣中心,現在已經超英超美了。

紅酒是一門藝術

很多人都知道我欣賞紅酒,其實紅酒是一門藝術,又是經濟的重要一環。香港取消紅酒稅之後,跟紅酒有關的產業,包括物流、拍賣、儲存、銷售等各方面的經濟活動多了很多。見到了這些成果,我是有一定滿足感的。

前些日子看電視,你似乎有些抱怨,一些事你想做而政府沒按你的說法去做。你沒有明說,我感覺出你的情緒,卻又不明說。比如,行政長官曾蔭權說,一年提供一萬五千個公屋單位,但又覺得土地不足、地區反對,所以增建公屋有困難。但你說,下屆政府要大幅增加公屋興建數量,以滿足不求置業而只求安居的市民需求。僅從這一點上看出你和曾特首不完全一致,你能否就此做一些解釋?

作為政務司司長,我的責任就是協助特首做事,主要的工作就是統籌。我覺得我們有幾方面是做得很好的,十大基建如火如荼。現在整個建築工程界都發展良好。另外,我們在粵港合作、CEPA各方面都合作得相當不錯,在民生方面也有所改善。當然,每一個政府都不是完美的,總會有些不足之處。政府可以更進取些。我在十二月十九日參選大會上也說過,特區政府有不足之處,有優化空間。這些空間,往往就會被認為是我同特首不對嘴形(口徑不一)。

你不贊同這樣解讀?

政府官員必須有謙卑之心,始終以民為本,用心去做。我常常說要構建一個更人性化的政府。我掌管過扶貧委員會、關愛基金,我知道這個社會仍有要改善的空間,有很多弱勢群體需要政府關照他們,我們可以做得更多更好。這不是我批評現任行政長官不去做,而是社會每一天都會發生這麼多事,就需要一個解決的先後問題,先發展基建,與內地合作。我們也推行過一些長者問題的政策,還有最低工資問題。如今每推出一個政策都要花大量精力,未來在民生上多花些工夫。

關於一萬五千個公屋問題,能否再談具體些?

現時有十五萬輪候公屋的申請,七萬人是單身人士,其中三萬人是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他們對住屋需求十分殷切。隨著社會環境轉變,年輕人想擁有自己的空間,不少人年齡一到就遞表申請公屋。若以中長期規劃計,每年提供一萬五千個公屋單位,即使加上現有住戶交回單位,也未必足夠,隨著市民對公屋需求增加,恐怕輪候的人龍會越來越長。因此,我覺得政府可以多做一些。

特首曾蔭權不是說,多建公屋面臨土地不足,又會遭遇地區反對嗎?

要多做就必須找更多的土地。在過去幾年,停止了造地,停止了平整地作為土地儲備,當時這樣做是因為非典之後,令房屋價格猛跌。現在回頭看,我們當時不該停,或者說停一陣就應該繼續做。因為必須要有土地儲備,才能在有需要時透過供應來舒緩市場需求,無論是公屋也好,居屋也好,或者私樓也好。再說,住房不是數字遊戲,要構建一個城市,怎樣讓一些新市鎮不僅只有住房這麼簡單呢?就是要讓它有靈魂。

怎麼理解你說的「靈魂」?

比如沙田有各式的住屋,公屋、居屋和私樓,也有很多經濟活動,餐飲、零售,也有休憩的地方,很有都市活力,這就是有靈魂的。但天水圍就不同,天水圍就是在「八萬五」的政策底下發展出很多住屋,缺乏其他配套,經濟活動也不如意,環境冷冰冰的,缺少靈魂。

公屋要增加配套設施

當然不可能推倒重來,但可以透過增加多一些配套設施來改善。因此,規劃一個新市鎮,就需要注意,作為一個城市,應該要更有活力,讓它有靈魂。

前幾天你在一個公開場合,對當年有立法會候選人不懂說廣東話表示不滿,引發人們抨擊,對此你現在怎麼想?

這純粹是誤會。香港是多元社會,我們歡迎任何背景的人士參加選舉。我那天想指出的重點是,行政長官的選舉應該是一個嚴肅、認真、有質素的選舉,尤其二零一七年可以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選舉條例很明確,只要符合選舉條例,四十歲以上,在香港生活超過二十年,是香港永久居民,無其他地方的居住權,就可以參選。所以是一個公開、公正、公平的選舉。

如果你這屆沒能當選,會不會參加下一屆特首選舉?

我是一心一意參選,目標就是二零一二。■

(毛瑩參與採訪錄音整理)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