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馬英九總統表示,陸客來台自由行將從目前的北京、上海及廈門等三個城市再增加八個城市擴增為十一個,自三月實施,屆時每日來台自由行的陸客人數上限也將從500人次增為1000人次。馬總統並宣示拚觀光,外國觀光客將從去年608萬人次,105年要達1000萬人次。此一消息傳來,對於台灣經濟與兩岸發展當然帶來相當大的助益與生機,對此當然樂觀以待;然而其中的隱憂,也不得不令人擔心。
首先,有鑑於近來陸港衝突事件頻傳,台灣是否能夠有別於香港,在擴大交流享受觀光效益的同時,能夠與陸客和平相處、相互尊重?平心而論我們在擴大開放的同時,也必須體會到大陸的多樣性與差異性,勢必要有更多精神及物質面向的準備,既不能失禮,又要讓陸客游興不減,這確實是一大挑戰,不只考驗著馬政府,也考驗著台灣民眾的成熟度與包容接受度。
要有應變能力
其次,陸客自由行擴大城市,帶來的是更多元的遊客,如何妥善處理安全問題、管理問題、交通問題、承載量問題、環保問題、法律問題,都必須要逐一克服,不只要預防,更需要有妥當的危機處理應變能力,特別是兩岸認知差距及文化風俗習慣不同時,以目前兩岸互信基礎未深的情況下,類似陸港衝突事件可能隨時突發。
再者,擴大開放除了經濟上的效益之外,讓陸客能夠第一手體驗到台灣的民主制度及法治實施情況,更有助於兩岸間相互瞭解,這對於兩岸因生活習慣或文化差異而產生的誤會,可以產生化解作用,進而達到互相自制、自律與尊重。
另外,擴大開放陸客會不會引起在野黨的反對與杯葛,或類似張銘清遭推擠的事件發生?在野黨聲稱大陸「以商逼政、以經促統」,已經讓台灣政治與社會更加不安,對立仇視更加嚴重,在野黨是否會藉由單一事件而擴大至台陸間的對立與衝突?這也是在擴大開放後應該化解的內部矛盾。
深化互信基礎
雖然開放陸客自由行是一種必然的趨勢,更是兩岸善意交往下的必然結果,只要政府各項配套措施完備,自然是正面效益多於負面效益,。各界都期待技術性及規範性問題等配套措施必須先妥善規畫,盡量便捷;對可能發生的問題與隱憂,更應事先防範,以免讓這良策美意變成兩岸的問題。(作者為文化大學中山大陸所助理教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